一、疾病认知:隐匿的“心血管癌症”
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种对心肺健康影响不小,但名字听起来有点拗口的毛病——肺动脉高压。如果把心脏比作水泵,肺动脉就是连着水泵的出水管之一。正常情况下,这根管子宽畅,水(血)哗哗流向肺部;可要是管子变窄堵了,水流不畅,水泵后面的压力就嗖嗖往上涨,水泵(心脏)只好“开外挂”使劲泵水,时间长了自己也累坏了。这种“水管压力过高”的情况,用医学话说就是肺动脉高压 。简单来说,肺动脉里的血压比正常高,血流过不去,心脏憋得慌,要加班加点地工作。当肺动脉变得狭窄、血流受阻,血液带不到足够的氧气,身体供氧减少 。为了克服阻力,我们的右心室(泵血去肺的“发动机”)不得不使出洪荒之力对抗高压,把血硬推过去,长此以往,右心室会被练成个“肌肉心”,体积变大、肌肉变厚,但是心脏毕竟不是机器,这样超负荷运转下去迟早要出问题。
二、症状与诊断:警惕“沉默的杀手”
早期症状:
活动后气促、胸闷、头晕、乏力,易被误认为“亚健康”或衰老表现。
进展期表现:
胸痛、下肢水肿、晕厥、紫绀(嘴唇发绀,“蓝嘴唇”因此得名。)及运动耐力显著下降(如爬楼能力骤减)。
诊断难点:
筛查工具:心脏超声可评估右心功能及三尖瓣反流速度,但确诊需依赖右心导管检查(直接测量肺动脉压力)。
误诊率高:
患者从症状出现到确诊平均耗时2-3年,部分被误诊为哮喘、焦虑症等。
三、治疗与进展:从“延缓”到“希望”
1. 药物治疗
- 靶向药物: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如安立生坦)、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如西地那非)、前列环素类似物等,需个体化联合用药以改善血流动力学。
- 辅助治疗:利尿剂减轻水肿,抗凝药物预防血栓(特定人群)。
2. 手术与介入治疗
- 结构性心脏病修复:如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可缓解继发性PAH。
- 重症干预:房间隔造瘘术改善右心衰竭,肺移植或心肺联合移植适用于终末期患者。
- 创新技术:球囊肺动脉成形术、肺动脉支架置入术等微创介入手段逐步推广。
3. 康复与长期管理
- 氧疗: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患者需长期吸氧,缓解缺氧症状。
- 运动康复: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步行、呼吸训练等低强度运动,提升心肺耐力。
- 心理支持:40%以上患者存在焦虑或抑郁,需家属陪伴及专业心理干预。
四、预防与日常管理
- 高危人群:先天性心脏病、结缔组织病患者、有家族史者需定期心脏超声筛查。
- 生活方式:
- 严格戒烟、避免久坐及高原旅行;
- 女性患者需避孕(妊娠死亡率达30%-50%);
- 接种流感疫苗、预防呼吸道感染。
- 医患协作:每3个月复查心功能,携带完整病史(如用药清单、超声报告)以优化诊疗。
五、社会支持:让“蓝嘴唇”被看见
2025年“世界肺动脉高压日”主题为“让漏诊少一点,让识别早一点”,我科为助力早诊早治开展义诊活动及知识讲座。
肺动脉高压虽难治愈,但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显著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若出现不明原因气促或“蓝嘴唇”,请及时就医并参与筛查。“每一次早诊,都是生命的转机。”心血管内科四病区医护人员守护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