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阳市中心医院东院区心内七科(冠心病病区)医护团队成功为一位罕见的镜面右位心患者实施了房间隔缺损外科开胸术后的持续性心房扑动的射频消融术。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并发症发生,恢复情况良好。
这是一名50岁的男性患者,8年前因房间隔缺损行外科开胸修补手术,2月前再次出现心悸,腹胀,反复用药无效,至南阳市中心医院后心电图检查为持续性心房扑动,且伴有镜面右位心的特殊生理结构。镜面右位心是心脏及内脏器官位置完全反转,如同正常位置的镜像,这种罕见的先天性异常给手术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据了解,患者既往曾多次因心悸导致住院,虽经药物治疗,但病情反复,且因长期服用抗凝药物,面临严重的出血风险。
面对这一复杂病例,南阳市中心医院东院区心内七科(冠心病病区)医护团队进行了详尽的术前讨论和评估,结合患者病史、检查结果及技术能力,团队制定了周密的手术预案。
完善检查并充分准备后,7月1日于东区导管室,心内七科医疗团队利用CARTO 3三维标测系统,实现了精准定位和消融,成功为患者实施了射频消融术。因患者外科开胸术后心脏疤痕较多,术中患者心动过速多次发生变化,但经精准标测,最终克服重重困难,患者术中心动过速术中直接转为稳定窦性心律!“镜面右位心全人群发生率低于万分之一,此患者心腔结构及大部分脏器均位置反转,对心脏内电极放置及操作影响较大。此患者8年前心脏外科术后,又增加了手术的复杂性!”张松雨主任说。
持续性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是一种心律失常疾病,其最大的危害在于形成血栓导致脑中风及心功能降低。对于此类患者,传统治疗方法往往难以兼顾抗凝和减少出血风险的需求。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是心血管内科电生理技术的一次重要突破,也为持续性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选择。
通讯员 乔崇 张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