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继续往前送。”
“等下,再放一点,好的,我造个影看一下。”
“ 还行,继续,放慢一点”
2025年10月27日,在南阳市中心医院东院区导管室里,正在进行着东院区的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手术。负责手术的是结构性心脏病病区杨侃教授,王登峰教授,范迪堃教授团队,接受手术的是一位73岁高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监护仪屏幕上,绿色的波峰上下浮动,象征着心脏跳动的传出的滴滴声敲打在手术室每个人的心上。最后几秒,整个科室人员几乎屏住呼吸,眼睛紧紧盯着前方的瓣膜定位造影,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所有人都在等待着……瓣膜送达预定位置后,精准释放,立即开始工作。即刻造影及超声未见瓣周漏,主动脉瓣跨瓣压差正常,手术圆满结束!瞬间,手术室里的每个人都仿佛翻过了一座大山,如释重负!

七旬老人患者换“心”门,风险大、难度更大
“病人是符合微创介入手术适应证的,她也愿意去做TAVR,整个手术完成之后,应该说效果非常好。”范迪堃教授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说,本例手术的对象为一名73岁女性患者,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房颤病史,5年前就发现了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因拒绝外科手术,一直拖到现在。此次因心衰加重入院,主要症状为胸闷、心悸、气短伴头晕,活动耐受力明显下降。入院心脏超声提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有返流,根据患者的病情,有TAVR手术的适应证。
针对患者年龄较大,伴有脑梗塞病史,且有合并冠脉狭窄,慢性病较多的问题,对于南阳市中心医院王登峰、范迪堃教授团队来说,面对的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手术团队术前进行了充分的评估,同时,为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在医院的支持下,组建了包括心外科、麻醉科、神经内科、医学影像科以及超声组在内的多学科会诊。
由于是南阳市中心医院东院区第一例TAVR手术,手术团队联合多学科专家进行详细的术前分析讨论,确定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流程。
10月27日,全员齐到位,在医院的大力支持及多学科的密切配合下,结构性心脏病病区杨侃教授,王登峰教授,范迪堃教授团队按照既定方案为老人实施手术,通过老人股动脉植入瓣膜,瓣膜输送、定位及释放......整个手术过程一气呵成。
手术后,即刻造影及超声提示未见反流,无瓣周漏,瓣膜植入位置良好,即刻超声提示主动脉瓣跨瓣基本无压差,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手术圆满成功。

同一时间,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本院区,另一台高龄TAVR手术也在紧张有序的进行着,结果同样完美。

两台TRAV手术,个性化治疗,根据病情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和瓣膜。真正做到了和国内先进同步。据了解,TAVR技术是被誉为引领“第四次心脏介入革命”的创新性技术,相对于传统外科手术而言,不需要体外循环辅助和心脏停跳,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南阳市中心医院东院区首次TAVR手术的成功,标志着东院区瓣膜介入治疗项目的全面启航,医院结构性心脏病诊疗水平也自此迈上新台阶。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也标志着南阳市中心医院东院区结构性心脏病诊疗水平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在给广大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的同时,也标志着该院心血管学科的发展更加全面。
南阳市中心医院是国家级心脏瓣膜介入中心建设单位,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近年来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不断探索,目前常规化开展TAVR手术,为辖区内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张馨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