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十五小:从只看“冷冰冰的分”到关注“活生生的人”,“三点”结合促减负提质

南阳广播电视台 2022-01-12 08:53:52
来源:河南校长官方平台

为推动“双减”政策和

《河南省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

落地见效

宣传推介更多的“双减”河南经验

“河南校长”特开设

《“双减”校长谈》专栏

邀请历届河南教育名片学校和

河南省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校长

以自己的第一视角

畅谈自己对“双减”政策的理解

展示学校在落实“双减”过程中的

典型做法和优秀经验

 

今天

校助君为你带来——

河南省第二批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

南阳市第十五小学校校长

常春环

关于“双减”政策的思考和做法

↓ ↓ ↓

 

常春环,中共党员,中小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德育先进个人,河南省中小学名校长、优秀教育管理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主持多项教育科研课题获得省一等奖。带领团队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三学”课堂。

落实“双减”促“双增”

“三点”结合重“提质”

 

没有质量的学校,是没有生命力的学校;以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质量的学校,是没有发展力的学校。如何落实“双减”,实现质效“双增”,南阳市第十五小学校通过“三点”结合抓“减负提质”。

 

改革评价体系——

找准“减负提质”切入点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的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教育评价直接引领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因此,要有效落实“双减”,改革评价体系是切入点。

 

学校从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工具、评价主体等方面进行改革,构建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客观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学校的评价内容包括口语表达、实践操作、合作意识、艺术审美、体质健康及生活自理、安全自护等,通过笔试与面试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由教师、学生及家长通过不同的评价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进行客观评价。同时,还建立了免考和重考机制。

 

学校把教师的教育理念从只看“冷冰冰的分”,转向关注“活生生的人”;把老师们布置的“千人一面”统一性作业,转变为“因人而异”的差异性作业;把学生的作业场地由教室、书房、课外辅导机构,迁移到操场、社区、大自然,让作业成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的载体。

 

 

教育评价改革,从根本上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解放了学生的思维,解放了学生的手脚,让教学回到了教育的初衷。

 

构建校本课程——

搭建“减负提质”结合点

 

“双减” 的深层意义是为了提高育人质量,如果说考试评价改革实现了从“育分”到“育人”的转变,那么如何实现“减负”与提高育人质量并驾齐驱呢?如何实现“双减”与“双增”协调统一呢?

 

学校通过积极探索,构建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为它们搭建结合点。在“和”文化的引领下,以培养学生“现代公民素养、身心健康素养、人文交往素养、艺术审美素养、科学思维素养”为核心,融合“五育”,不断尝试、探索、完善“和乐”课程体系。

 

该体系包含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发展课程。其内容包含落地有声的国防课程、彬彬有礼的素养课程、书香氤氲的阅读课程、活力四射的球类课程、开发智力的创客课程、乡土乡情的爱家乡课程、灵动优雅的艺术课程、趣味十足的劳动课程……

 

学校学生不仅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学习这些课程,而且课后服务的时间、社团活动的时间,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参加学习活动。

 

“和乐”校本课程既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在落实“双减”的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更多了,享受艺术教育的机会更多了,有效促进了“双增”的落地。

 

强化特色教育——

立足“减负提质”生长点

 

“双减”不仅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为学校发展赋能的重要保障。

 

学校教育要发展,必须依赖特色。特色教育的实施,既是促进学校“减负提质”的生长点,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生长点。强化学校特色教育,对提升学校教育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所以,学校在学科教学保质量的前提下,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了特色教育:

 

一是重视以经典诵读为载体的传统文化教育。学校通过读经典、诵经典润泽学生的心灵,通过开展成语大会、诗词大会等活动展示学生的丰厚积累。

 

二是抓好以篮球、足球为载体的运动健康教育。学校通过趣味运动会、校园足球、篮球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帮助学生养成运动的习惯。

 

三是落实以合唱、剪纸为载体的艺术教育。学校通过身韵、剪纸进课堂,舞蹈、国画进社团等形式,把艺术审美教育融入学生校园生活,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四是以项目化学习为抓手,突出“做中学”“用中学”。学校用项目撬动学生的探究欲、求知欲和挑战欲。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则变,变则通。减负不是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

 

在落实“双减”的浪潮中,南阳市第十五小学校改革教育评价方式,找准减负的切入点,通过构建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搭建“减负提质”的结合点,同时立足特色教育这一生长点,促进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实现从思变到绽放。

来源: 南阳广播电视台

相关新闻
南阳市宛城区仲景街道: 奋力攻坚再获殊荣
南阳广播电视台 | 2022-01-11
卧龙区梅溪街道:整治沿街商铺,提升市容市貌
南阳广播电视台 | 2022-01-11
南阳各大超市 农贸市场年货供应充足价格平稳
南阳广播电视台 | 2022-01-11
热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