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百家言”: 别让“财商课”收割“智商税”


记者 任明

2022-02-05 来源:南阳广播电视台

 “只需12元,实现理财收入比工资还高。”近期,这样的财商教育课程广告频繁出现在网络视频上。据央视报道,某财商教育机构推出的超低价“小白”理财课,其实是售卖高价进阶课程的“诱饵”,课程内容并不是普及理财知识,而是强调理财课程的重要性,贩卖焦虑,所谓讲师的从业资格也存在问题。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口袋里有了“闲钱”。于是,一些人便开始想通过理财的方式,让“闲钱”变成“钱生钱”。正因为有那么多的人想通过理财“赚快钱”,一些网络平台便适时推出了各种“财商课”,并大肆宣传,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财商课”的课程培训。

不少消费者反映,一些财商教育课程培训机构存在着课程内容并不是普及理财知识,而是强调理财课程的重要性,贩卖焦虑,所谓讲师的从业资格也存在问题,很多“财商课”其实就是收割消费者“智商税”的一种“忽悠术”。而且,一旦涉及此类“财商课”纠纷时,由于一些财商教育课程审批涉及多个部门,具体课程内容是否能够上线,往往没有明确的说法。加之,一些不规范的民营机构或者纯个人开的财商班,没有经过相关部门的备案或者审批,等等,这些都给消费者带来很大的维权困难。

避免消费者被“财商课”收割了“智商税”,监管部门要严把审批关和准入关,并做好备案,绝不能让打着“财商课”幌子行骗的无良企业轻而易举地进入平台,既骗消费者的钱财,又收割消费者的“智商税”;加强理财指导,让广大消费者知晓理财存有风险,一定要谨慎进入,防止被欺骗;通过理财知识、理财风险评估等相关技术指导,避免消费者盲目轻信,误入“骗局”。相关职能部门要出台理财课程的市场规范,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要“擦亮眼睛”。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和投资观,提升资产管理能力,切忌总想着“赚快钱”,从而掉入无良企业设置好的“陷阱”里,致使“财商课”成为“劫财课”,不但没有学到相关的理财知识和技能,反而“失了财”蒙受经济损失。

“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加强监督指导,出台市场规范,再辅以消费者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和投资观,就一定能戳穿某些财商教育机构借“理财”之名,行“劫财”目的的骗局,从而避免消费者被屡屡收割“智商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