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是传统旅游旺季,为激发大家的出游意愿,促进旅游市场恢复生机,近日,不少景区开启“免费模式”,敞开大门迎接游客到来。
旅游市场的发展牵动人心。随着近期跨省游“熔断”机制从省级调整到县级,更精准的疫情防控措施推动旅游市场进一步复苏,景区门票免费、优惠等举措竞相出炉。
免门票政策将释放旅游消费需求,对增强游客信心、聚集人气、快速增加客流,都能产生不小的作用。据统计,崂山景区免票首日进山预约数为4604人次,是免门票措施实施前一天的6倍多;庐山风景区自6月6日起实行免门票政策
后,前三天接待游客5.38万人。门票免费的意义,不仅在于减少了游客负担,还在于唤醒了游客内心深处对于旅游的渴望。
游客的暂时性增加,会不会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旅游业困境?就目前来看,还不能过于乐观。有观点认为,该举措让最早一批宣布减免门票的景区受益最多,意味着中小景区将面对更多竞争压力。一些严重依赖门票的景区,免票后虽然增加了客流,但收入并没有增加,还需要增加运营维护、垃圾清运、电力等方面的成本。有专家因此指出,免门票措施并不适合对门票收入依存度高的景区。
这其实也指向了旅游业发展由来已久的老问题。早在疫情之前,在旅游业发展最红火时,转型升级就是旅游业最热门的话题。有人认为,依赖门票收入的观光游是旅游业发展必经阶段,指望拿出一个橡皮擦轻轻地抹去,直接步入更高发展阶段,不切实际。这句话或许有一定道理,但关键是这一阶段到底要持续多久,对门票依赖的极限又在哪里?旅游业已经发展了这么多年,市场和游客心理都在变化,景区还想停在过去的舒适区,到头来可能会沦为笑谈。
全面地分析疫情对旅游业带来的冲击,既有增量,又有存量,更有变量。增量是由疫情不可测因素造成的,存量则是旅游业本身存在的问题,变量主要是两者叠加到一块,增加了不可控性。当前,融合时尚、科技、艺术、体育、文化、休闲、运动等因素的旅游方式成为游客新宠。很多景区进行全流程价值升级,致力于沉浸式产品供给、个性化服务设计、智能化服务改造,瞄准目标群体的二次消费。门票免费,收到的是“引流”效果,这样的主动转型正当其时。
景区免票不只是一道减法题,背后有着一系列加法在支撑。如果自身条件不具备,情急之下“一拥而上”,有可能陷入吃力不讨好的困境。这也提醒景区免票不应是权宜之计,而是应该建立在转型升级基础上的顺势而为。景区未来不能再抱有躺着挣钱的幻想,而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旅游服务迭代升级,切实提高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