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求职季进入冲刺阶段,互联网上出现了不少代检中介,他们为有体检需求的客户提供“枪手”,代替求职者完成体检,并保证“只要交钱就包过”。
“替考”掩藏的是真实学习成绩,“替检”掩藏的是真实身体状况,“替”的内容和方式虽然不尽相同,但招摇撞骗的性质却如出一辙。劳动法明确规定,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属于无效合同,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将被追究法律责任。对于“代检”机构来说,浑水摸鱼的行为不仅涉嫌欺诈,甚至会构成非法经营罪。对于“替检”的买卖双方来说,违规操作的法律风险是明确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有多少人真正付出了代价?
以“体检”“代检”等关键词检索,不仅有各类广告帖,而且有专门搭建的网站,甚至出现了所谓“经验丰富的专业机构”。“替检”替出产业,“黑产”形成链条,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违规操作的收益远远超过了风险,以至于瞒天过海成了一门生意。
现实生活中,要求入职体检的用人单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教师、公务员为从业代表的机关事业单位,另一类是以外卖小哥、餐饮机构服务员为从业代表的特定行业企业。对于机关事业单位而言,作为人员招录工作的一部分,入职体检意义重大,各个环节都会引起足够的重视;相比之下,不少餐饮企业要求的入职体检,不过是为了获取一纸健康证。
在机关事业单位组织的入职体检中,最大的“拦路虎”是乙肝病毒。这不仅是“替检”出现的源头,甚至被一些“代检”机构打着“反乙肝歧视”的口号招揽生意。相比之下,餐饮机构等服务性企业,本该对入职体检的内容和程序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因为其从业者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服务对象乃至公共安全。可实际情况却是,不该检查的项目,往往是检查最严格的;最应该严格把关的单位,往往却是最疏于防范的。
作为一种专项体检,入职体检的意义在于确定入职者的身体状况符合工作需要。其中关键在于,符合工作需要的体检项目都应该坚持,与工作无关的体检项目都应该剔除。打击“替检”,首先就应该彻底铲除乙肝歧视的土壤,让入职体检回归专项体检本意。在此基础上,入职体检项目“应检必检”不仅应成为用人铁律,而且应成为法律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