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二季度改革典型案例红榜通报


记者 刘露

2022-08-30 来源:南阳广播电视台

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激发基层创新活力的要求,鼓励全市各地各部门积极主动开展改革创新探索,努力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助推南阳高质量高效率跨越发展、高水平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经研究,现对以下10个改革典型案例进行通报表扬。

1.推行“大厅之外无审批”,市卫健体委力促服务效能最优化。全力以赴推进“大厅之外无审批”,全心全意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累计压减各类申请材料110余个,法定办理时限在40-180天的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调整为1天办结,67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即来即办即结,6、7月份政务服务效能评价排名全市第一。(案例单位:市卫健体委)

2.突出精简高效,构建公安行政审批服务新模式。优化简政放权,降低群众办事成本。优化政务流程,提高群众办事效率。优化便民服务,提升群众办事体验。推行马上办、一窗办、就近办、即时办等“十办”举措,大力推进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全时服务,惠及企业群众共计5万余人次。公安政务事项法定办结时限总数由4587个工作日压缩至291个工作日,压缩比例达到93.6%。(案例单位:市公安局)

3.强化创新驱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全省第三。按照“统一组织、部门协同、市县为主、分类帮扶”原则,对全市规上企业研发等技术创新活动建立调查分析、帮扶对接、精准服务机制,支持企业建设研发平台、引进研发人员、进行项目研发、开展产学研合作,全市规上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42%,位居全省第三。(案例单位:市科学技术局)

4.厚植人才沃土,为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以人才强市建设为统揽,以“诸葛英才计划”为抓手,推动产才融合,搭建人才集聚“强磁场”;搭建平台载体,构筑创新创造“策源地”;突出用户思维,营造近悦远来“生态圈”,着力打造创新活跃、产业繁荣、服务完善的人才沃土。今年上半年共引进各类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5300余人,其中博士80余名、硕士300余名。(案例单位:市委组织部)

5.“三合”模式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就业服务新体系。市委牵头定向、部门领头推进、领导带头参与,促进党建融合;机构优化重设、媒介宣传重组、终端功能重建,推进平台整合;建立就业培训、技能评价、求职等三个服务体系,强化服务贴合。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9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1万人。(案例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6.“四查四促”强产业稳就业、固成果促振兴。创新开展查资金投向、促产业培育,查项目运营、促联农带农,查就业培训、促稳岗增收,查后续管理、促效能提升“四查四促”专项行动,力保衔接资金向产业培育、稳岗就业聚焦,助推经营类帮扶项目稳产增效,带动脱贫群众持续增收、监测对象致贫返贫风险稳定消除。(案例单位:市乡村振兴局)

7.“三强三动”机制推进“六防六促”见实效。强化“明责”推动,实现“事前防范”;强化“强责”联动,做实“事中化解”;强化“问责”驱动,促进“事后评价”,着力构建“事前防范、事中化解、事后评价”闭环责任体系,常态化推进“六防六促”,持续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实绩实效。上半年,全市“民转刑”案件同比下降75.4%,命案数同比下降32.3%。(案例单位:市委政法委)

8.镇平县构建“数字孪生社会”,提升乡村治理科学化水平。在全国首创“村振数字乡村平台”,将县、乡、村三级治理主体和广大基层党员群众全量迁移至“数字世界”,构筑“数字孪生社会”,提升乡村治理组织化水平、促进党群融合、畅通社情民意、提升治理效能,打造出乡村治理现代化、信息化、一体化的“镇平样板”。北京大学发布的《县域数字乡村指数报告》,该县位列全国数字乡村百强县第31位、河南省第一位。(案例单位:镇平县)

9.社旗县开发惠企政策计算器,打造服务企业新平台。实行“互联网+政策”模式,设计开发惠企政策计算器,一键直达提效率,打破企业和政策之间的“信息孤岛”和“政策壁垒”,推动惠企政策精准及时落地。目前,平台已关联市场主体33684家,录入各级惠企政策文件151份、高频办事指南594项。(案例单位:社旗县)

10.坚持以医办养,优化服务供给,探索医养结合“唐河模式”。高位统筹,压实医养结合责任链;科学布局,建好医养结合主阵地;优化环境,增强医养结合吸引力;关爱服务,提升医养结合幸福感。“医中有养、养中有医、以医办养”模式,有效破解了家庭养老负担与公共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全县现有医养结合机构25所,医养床位1617张,已入住人员573人。(案例单位:唐河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