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积极探索赈济新模式 惠及贫困群众 促进乡村振兴

南阳广播电视台 2023-02-28 19:30:47
浏览量:1178

我市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积极探索公益性岗位开发、资产收益分红等赈济新模式,让以工代赈中央资金更直接、更广泛、更长久地惠及脱贫群众。

眼下,在社旗县饶良镇核桃树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工程项目已接近尾声,项目一开始施工,当地政府便详细普查了本地劳动力状况,就地就近吸纳以低收入人群为主的本地农民务工306人次,累计发放劳务报酬366万元,同时对相关群众开展技能培训420人次,其中有100余人掌握了修路、砌石、铺设管网等方面的一技之长,使群众增收同时实现家门口就业。社旗县饶良镇镇长程超峰:(出录音)“项目的顺利实施,改善提升了路、沟、坑塘、厕所等基础生产生活条件,激发了广大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内生动力和迫切愿望,引领作用和集聚效应日益显现。以此带动,接续建设努力打造为我镇五星支部创建的引领村、乡村振兴的示范村和人居环境改善的样板村。”

除了就业技能培训,不少地方还积极探索公益性岗位开发、资产收益分红等赈济新模式,让以工代赈中央资金更直接、更广泛、更长久地惠及脱贫群众。地处豫鄂陕三省结合部的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当地根据实际需要,利用以工代赈示范工程中央资金396.5万元(申请中央资金221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75.5万元),建设淅川县盛湾镇黄龙泉村项目,河道增加护岸3000米、增设游步道3000米、新建滚水坝4座,项目实施过程中,带动当地50人参与项目建设,共发放劳务报酬75.6万元,项目建成后交由当地村委进行管理,增设公益性岗位2个,2名群众实现稳定就业。不仅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也有力推动了区域内生态休闲观光产业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当地村民李保胜参加了2022年黄龙泉村河道修整提升项目建设,每天收入200元。(出录音)“我是个泥工,从去年11月份干到12月,一共挣了八千多块钱,切切实实在家门口能挣到钱。特别是项目竣工后,我们原来荒废的河道变新了,河道也越来越干净了,来玩的游客也慢慢增多了,这个以工代赈项目确实给我们村办了事实、好事。”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南阳严格落实以工代赈政策,积极组织当地群众投工投劳,所有劳务报酬通过惠农“一卡通”及时、足额发放,充分发挥以工代赈中“赈”的作用。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农产品初加工、休闲旅游和生活性服务业等,吸引农民工在农业前端、后端和农村内部就业,促进各县积极开展以工代赈吸纳农民工就业。在确保赈济性质不变的前提下,适时调整以工代赈支持领域、创新以工代赈收益方式,实施领域由单纯的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扩大到服务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出了“土地流转、返租到户、基地务工、收益分红”多种模式相结合的资产收益新模式,力争发挥项目最大效益。三年来,共争取到上级部门以工代赈专项资金1.3亿元,实施项目36个,提供就业岗位1200余个,增加务工群众收入1600万元,农田水利等设施得到较好解决,有力改善了脱贫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南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工代赈办公室工作人员王震: “南阳市发改部门会同市财政、农业农村、交通、乡村振兴等涉农部门建立以工代赈联席协调机制,不断根据形势变化,在确保赈济性质不变的前提下,高质量推进以工代赈‘赈’出实效。一是着重从‘先找人,后找项目’、项目谋划合理性等维度进行评估,采取‘培训+上岗’等方式,联合指导施工单位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积极探索公益性岗位开发、资产收益分红等赈济新模式。定期对项目进度、规范建设、组织群众务工和劳务报酬发放等重点内容进行实地督导,保障群众就近务工,进一步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对已完工验收的项目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建立管护长效制度,确保以工代赈项目能够持久发挥‘赈’的效用。”

 

 

来源: 南阳广播电视台

相关新闻
镇平:推进诸葛书屋建设 打造阅读新风尚
南阳广播电视台 | 2023-02-28
西峡县公安局丁河派出所深入开展春季“禁毒踏查”工作
云上南阳 | 2023-02-28
我市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志愿服务工作成效显著
南阳广播电视台 | 2023-02-27
热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