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随地了解最新南阳
坚实的脚步,伴随着强劲的发展脉搏,走过又一年春华秋实。
回望即将过去的2023年,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视察南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总纲领、总遵循、总指引,深入贯彻省委书记楼阳生历次调研南阳讲话指示精神,锚定省委“两个确保”“十大战略”“十大建设”,紧扣“三区一中心一高地”战略定位,强力推进“一二三六十”工作布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现代化副中心城市建设全面起势、迈出重要步伐。
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前11个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8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有望继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确保南水北调中线“三个安全”
水源地水质稳定保持在II类以上标准。累计向北方安全送水超600亿立方米。巩固拓展“守好一库碧水”专项整治成果,恢复有效库容790万立方米,复绿库岸面积38.2万平方米。“一河一策一图”南阳实践经验被生态环境部全国推广。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实现全覆盖。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严守耕地面积和稳产保供“两道关口”,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905万亩,全年实现粮食总产达138.8亿斤。
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医圣文化园项目一期主体工程完成。河南国医学院各项办学指标已符合教育部医学类本科高校设置条件。“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签约率达96.2%,经验在全国推广。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实施“艾产业高质量发展倍增计划”,制定发布5个南阳艾地方标准、14个团体标准、6644个企业标准,艾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建成南阳月季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被授予中国月季新品种发布中心、月季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品种测试基地称号。
促进移民增收致富
全年发放移民直补资金1.36亿元,实施后期扶持项目162个,争取国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6.86亿元,全省第一。南水北调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9万元,是搬迁前的4.28倍。92个南水北调移民村中有53个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
产业转型升级加快
整合形成7大产业集群、17个重点产业链。培育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光电信息、生物产业、新能源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全年新增3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161个,合同引资额9204亿元。全市1402个省市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累计完成投资5331亿元。获得全省招商引资项目省外资金专项奖励310万元,实现零的突破。
强化创新驱动引领
院士工作站总数达6家,建成8家中原学者工作站,全市各类“双创”载体达到52家。组织实施市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58项。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46家,总量达到643家,备案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015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超80%。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100项,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31亿元。
提升城市能级品质
谋划实施“十字三环六放射”“一河九园九片区”总体布局,打通6条“断头路”,23个片区综合开发项目持续推进,改造179个老旧小区,新建地面停车场39个。建成12个综合公园、169个口袋公园。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施县域生产总值、“四上”企业、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四个倍增计划,加快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支持邓州、方城建设市域副中心城市。融合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省级以上文明城市覆盖全部县市,2个县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国家卫生县城达到10个。1~10月,全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70.1%。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2022年度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排名全省第一。创新实施的“四查四促”产业帮扶典型经验入选全国改革案例。2022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考核评估全省第二。
大力发展花、药、果、菌、茶、肉等优势特色产业,生产规模和产量保持全省前列。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分别达到5个、8个、18个。新创建省级以上知名品牌18个,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630家,乡村产业初步形成链式集群发展格局。新改建农村公路1305公里。新创建“美丽小镇”26个、“四美乡村”300个、“五美庭院”11.8万户。2022年度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全省第一。
营商环境跨越提升
2022年度、2023年上半年营商环境综合排名位列全省第三。全市3588个事项实现“免证可办”。全市包联企业干部达到5.4万人,累计收集企业问题21803件,解决21792件,办结率99.9%。全市新入库“四上”企业748家,新增市场主体12.6万户,累计达到108.1万户,成为全省第二个突破百万量级的省辖市。
统筹推进基础能力建设
统筹“空水铁公”四位一体,加快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南信合高铁即将开工,南阳机场迁建纳入“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姜营机场扩容工程开工建设,唐河航运一期控制性工程全面开工,白河航运工程勘察设计及全过程咨询招标已完成。
新创建A级物流企业10家,全市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到28家,“1+3+N”物流节点网络体系日趋完善。南阳电厂二期工程加快建设,西气东输三线南阳段管道工程基本建成。全力打造“1+3+N”智慧城市体系,5G重点场景、热点区域、农村热点覆盖率达100%,被认定为全国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综合试点城市。
着力打造高品质生活
22项省市重点民生实事圆满完成。稳定推进市县乡村四级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村(社区)就业服务全覆盖。普通高考成绩实现“十三连增”,一本上线人数、增长绝对值、增长率均居全省第一。高标准建成养老服务机构1864家,189万名老年人纳入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深化法治南阳建设
连续三年获评全省法治建设优秀省辖市,受到省委省政府表扬。全市法院生效案件服判息诉率全省第一。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截至12月27日,PM2.5平均浓度43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浓度66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0天,综合指数改善率位居全省第三,实现“两降一升”。28个国考断面达标率达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创新推行“林长+”工作机制,全年完成营造林142.4万亩,占省定任务的110%,国储林项目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巩固。
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完成节能降碳改造项目14个,成功入选国家第一批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市。规模以下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内乡模式”在全省推广,桐柏县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推动文旅文创高质量发展
融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加强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实施总投资290亿元的十大文旅文创项目。持续叫响“南阳 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城市品牌,实施“引客入宛”战略。前11个月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17.7亿元,接待人数8681万人次,分别增长34.5%、12.3%。
践行弘扬核心价值观
深化文明交通提升、市容环境提升、农贸市场提升、乡村环境提升“四项行动”,常态化开展“我来讲文明”实践活动4000余场。大力选树先进典型,2人入选2023年度“中国好人”。组织开展先进典型“三巡六进”活动,实施“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文明家园”行动,深化“四送一助力”等主题活动,弘扬社会正能量。
促进新时代文化繁盛
戏剧《大国医魂》等文艺精品被纳入全省重点文艺创作项目。新建投运“诸葛书屋”35个、总数达到100个。举办惠民文化节系列活动10.7万余场次。持续开展南阳黄山遗址、方城八里桥遗址、邓州太子岗遗址考古发掘。成功入选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全省唯一。
锻造过硬干部队伍
创新探索干部选拔任用机制,29名自荐干部被选用到关键岗位。深入推进“113党政领导人才培育工程”,扎实开展“墩苗育苗”工作,大力实施干部“五个一线”锻炼行动,选派300名干部到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一线锻炼,组织引进215名党政人才到基层和企业挂职锻炼。
持续夯实基层基础
全市党群服务中心达标率95%,城市网格党组织覆盖率和专职网格员配备率达到100%,集体经济5万元以下村实现“清零”。把联合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建在招商引资前沿阵地、建在项目建设施工现场、建在无主管楼院小区中,成立联合党组织1111个。
提升观念能力作风
举办“讲政策、讲机遇、讲落实、争一流”大讲堂11期,组织学习研讨交流反思会830余场次。先后组织3批次134名县处级干部到上海、深圳学习培训,选派24名县处级干部赴芜湖挂职学习。深入开展“6+N”专项整治行动,曝光典型问题350个,处理1430人。全市“办不成事”问题受理窗口共受理319件,办结率100%。
来源: 南阳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