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非遗糖画传承人兰林坡:勺为笔糖为墨 三十余载亮绝活


记者 杨峰

2024-01-15 来源:南阳广播电视台

 糖画曾经是无数人儿时记忆里的乐趣,糖画的酥脆香甜也留在记忆的深处。进入2024年龙年,方城县糖画非遗传承人兰林坡制作糖画的绝活成为广场公园最吸引人的场景,千姿百态的糖画受到市民们的喜爱。方城台记者王小玲报道:

 刚进入腊月,方城城区的龙泉公园里已经有了“年”的味道。兰林坡的糖画小摊前围满了观看或购买糖画的人。只见他手执一柄勺子、盛起一勺糖浆,手腕上下左右来回抖动,从糖勺里流淌下来的糖丝便落在冰凉的大理石板上,再趁热粘上一根竹签,用小铲刀铲起,不到三分钟,一只形象逼真、活灵活现的“飞龙”糖画便大功告成了。带着孙子买糖画的市民刘先生说:“糖画是我们小时候的年味之一,那时候花几分钱就能买。看到这种传统手艺就勾起我们小时候的回忆,今天也想让孙子尝尝我们小时候的味道。”

据了解,糖画是中国传统的手艺,分为平面糖画与立体糖画两种,以平面糖画最为常见,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好看又好吃。只用“一锅、一勺、一炉、一石板”便可做成。兰林坡自幼喜欢画画,十几岁时接触到糖画这门手工艺,成为方城县掌握糖画艺术技法的第一人。“90年代的时候我去乡下赶会,发现一个地方围了好多人,我扒开人群一看,一个师傅在那里浇糖画的,我感到很稀奇,糖稀还能浇成画吗?本身我就会画画,回去之后对这个糖稀反复试验,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后来终于确定麦芽糖熬糖稀是最合适的。”

兰林坡说,糖画能否画得既好看又好吃,关键在于熬制的糖浆,而熬制糖浆的火候很需要技巧。“火候大小和糖稀的粘度有技巧,熬的很了,糖稀会发苦,颜色老,熬的轻了,糖稀通过化学反应又返成糖。再一个稀的很也不中,稠的很也不中,一出勺都停不住了,一笔下来。”

兰林坡告诉记者,画糖画是没有底稿的,画稿全在他的脑海里。30多年的坚守,他由最初只会画十二生肖到现在的100多个种类。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他仅需30秒到3分钟就能完成。“首先把一勺糖浆舀出来后,第一步先把整个外轮线条出来,是粗道,第二步是里边的细道,第三步是找不足之处,点点嗒嗒弥补,大脑和勺不一致不行。”

以铜锅为砚台,以石板为纸,以铜勺为笔,以糖浆为墨。无论是一只蝴蝶,还是一条龙,随着缕缕糖丝的飘洒,各种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在兰林坡的手下都变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围观市民董女士说:“这糖画很少见很少见,画的蝴蝶、龙可形象,画的真是好,真得要个功夫。应该让下一代学学,好好往下传承。”

        如今,兰林坡已成为方城县非遗糖画的传承人。多年来,为了不让自己的手艺搁浅,平时只要有空,他就会去城区的广场公园摆摊。他说,以前是为了谋生,而现在是为了传承,他要让更多年轻人知道糖画、了解糖画、宣传糖画、传承糖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丢掉。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的政策也好,越干越喜欢,越干越有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