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方案” 开创德育融合新生态


记者 刘露

2025-04-29 来源:南阳广播电视台

4月24日至25日,2025年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在南阳召开,我市系统介绍了以“党委、政府主导,突出地域特色,创新工作载体,强化育人实效”为总思路的中小学德育创新实践。通过活动引领、创新驱动,我市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凸显南阳特色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新局面,在学生心中种下爱国和创新两颗“种子”,被誉为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南阳方案”,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

强化顶层设计 筑牢立德树人“一个根基”

我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成立以党组织牵头抓总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德育工作管理机构,形成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领导和管理体制。

淅川县、镇平县、桐柏县等县成立了专门德育机构,明确编制、配备人员、拨付经费,市一中、市21学校等大胆探索、成效显著,全市德育工作呈现出“起步早、行动快、效果好”的良好态势。

抓住关键力量 建优建强“两支队伍”

创新载体,抓好班主任育人能力提升。2023年,南阳市在河南省率先启动实施为期5年的“万名班主任班会课大比武”活动,与“十万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千名校长示范课大比武”互为支持,搭建了教师成长的“大舞台”。班会课“大比武”市、县、乡、校四级联动,所有学校全覆盖、所有学段全覆盖、所有班主任全覆盖,“用班会课小切口,解决德育大问题”。第一,突出主题设置。2023年至2024年,紧盯疫情结束之后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紧盯校园安全形势不放松、聚焦“五育”并举,全市班会课“大比武”的主题分别确定为“感恩 心理健康”“安全教育 珍爱生命”和“心向阳光 健康成长”。第二,突出公平公正。所有市级“大比武”均借班上课20分钟,现场打分,评委由专家和一线班主任组成,每个赛点的一线班主任评委不少于40人。既当“考生”,又当“考官”;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既当“答卷者”,又当“评卷者”,真正把参与权和评议权交到一线班主任手中。截至目前,参与乡级、县级、市级比赛的班主任分别达到39033人、8603人、2618人。第三,突出结果运用。做好班会课“大比武”的后半篇文章,开展“四个一”活动:主评委进行一次集中点评、做一场专题报告、赛课一等奖班主任分享一次班主任成长故事、学校形成一项校本成果。

守牢课堂主阵地,创设全员育人好局面。第一,加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立豫西南片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区域联盟暨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印发《南阳市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方案》,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虚拟教研室,推动教师队伍、课程体系、教研活动、思政教育资源和实践教学一体化建设。第二,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先后承办“把灾难当教材 与祖国共成长”开学第一课、“525心理健康活动月”“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三场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集体备课展示活动,全省直播,点击率超千万。第三,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把思政课与南阳发展成就相结合,引领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探索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聚焦地域特色 传承弘扬“三个文化”

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用好中医药文化资源,培养青少年健康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推行“五个一”系列活动,即开设一门中医药特色文化课程、建立一个中医药文化特色馆、培植一个中医药“百草园”、开展一系列“小郎中”体验活动、传授一套养生保健操,中医药文化之“花”在中小学校园绽放。目前,全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学校1041所,发放张伯礼院士主审并作序的《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127.86万册,覆盖比例48.22%。市十五小以《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为蓝本,构建了“五融合”中医药课程体系;市五全“仲景园”建有百草园、仲景文化长廊、仲景学堂、中医标本馆、中药耕作区等,开发出极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和研学课程。

传承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卧龙岗文化园、邓州花洲书院、南阳府衙为依托,开展“走进诸葛躬耕地,悦读南阳卧龙岗”等研学活动,挖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官德文化;依托南水北调工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弘扬“人民至上、协作共享、艰苦奋斗、创新求精、舍家为国”的南水北调精神。目前,全市评选认定省级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18家、市级33家,引领学生感受南阳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厚植家国情怀。

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德育活动,组织“强国有我,筑梦前行”小小百家讲坛演讲比赛、实施“寻访红色足迹”红色教育实践活动,讲好南阳故事,涵养家国情怀。

树立评价导向 建立健全“四项机制”

建立奖励机制。设立“牧原教育基金”1000万元,专门用于奖励市级“大比武”活动优胜者,以一线班主任为主,涵盖班会课大比武成绩优秀的县市区教体局局长、主管副局长和基教科长,乡(镇)中心校校长、业务副校长,各级各类学校校长、业务副校长。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发放577万元。

建立评价机制。依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我市出台以德育为首、涵盖“高中、初中、小学、学前”全学段的教育教学工作评价体系,研制《中小学课堂评价标准》,初步构建出符合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素质教育导向、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教育教学评价“南阳标准”。

建立成长机制。用好“班主任研究中心”,联合省、市、县三级名班主任工作室团队和外地工作室,建设跨区域的名班主任工作室联盟。目前,全市共有名班主任工作室171个,辐射一线班主任2628人,带动13个县市区633所学校共同进步。

建立引领机制。培育“五育”并举实验区,指导实验区探索“五育”并举实施途径,形成“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典型经验,引领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创新发展。卧龙区、邓州市被认定为河南省“五育”并举实验区,50所学校被认定为“五育”并举实验学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