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河南省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名单公布 南阳市三镇一村入选


记者 刘露

2025-09-02 来源:南阳广播电视台

9月1日,记者从南阳市民政局获悉,在河南省民政厅日前发布的《关于第二批河南省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评审认定结果的公示》中,我市卧龙区石桥镇、唐河县苍台镇、桐柏县平氏镇成功入选千年古镇,唐河县上屯镇长秋村获评千年古村落。

千年古镇石桥镇,面积38.62平方千米。地处南阳市区北郊,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月季之乡,古称西鄂县,历经东汉、魏、晋、南北朝,北周西鄂县废,此处继为盈溢镇,宋代名石桥河镇,为当时南阳县六镇之一,素有“银石桥”之称。据考证,这里是黄帝儿子姤姓后裔鄂部落故地,夏、商、周鄂侯国中心。因其位于南阳、南召、方城三县交界,又东临白河,拥有水旱码头,商贾云集,成为宛北最大农副产品集散地。现如今,石桥镇大力发展月季花卉产业,强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先后获得“中国月季之乡”“中州名镇”“市级重点镇”“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四星级小城镇”“河南省卫生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千年古镇平氏镇,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东缘,距桐柏县城45公里。历史上与社旗县赊店镇、唐河县湖阳镇并称为宛东三大名镇。据相关资料介绍,周朝安王二十五年韩哀侯“封其幼子韩婼(ruò)采食平邑”,以封地为姓氏名,称平氏,这就是平氏的来历,平氏得名沿用至今已有两千四百多年。1986年被河南省政府命名为“河南历史文化名镇”。

千年古镇苍台镇,位于唐河县西南部。新莽时期,王莽在此筑镇帝气台,取名苍台,并建寺、驻军形成聚落,得名苍台,沿用至今。苍台镇历史悠久,积淀厚重。境内有古谢邑(国)遗址、王莽新都城遗址、卧虎城遗址、汉垱遗址、汉墓等。民俗文化资源丰富,除农耕文化、饮食文化、礼仪文化等之外,民间传统艺术在唐河西南部及湖北枣阳、襄阳一带影响很大,其高台曲、狮子舞与唢呐名扬周边乡镇。

千年古村落上屯镇长秋村,位于唐河县上屯镇西部。自南齐(479—502年)置长秋县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隋代撤长秋县并入湖阳县。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虽经历多次朝代更迭,但长秋村名和集镇一直传承下来。特别是在明、清两代和民国时期,长秋为唐河县西南部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清两代,长秋还是唐河县到新野县驿道的重要驿铺。凭借长期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地位,长秋形成了唐河西南的重要集镇和交通枢纽。东西三里长街,沿街门店鳞次栉比,货物琳琅满目,每逢集日顾客摩肩接踵,所以当地百姓简称为“长街”。20世纪70年代以后,曾经兴盛了千余年的繁华集镇渐次衰落。但长秋街依然是唐河西南一带的重要集镇,其历史上形成的地位和曾经的兴盛辉煌,已经代代相传,深深地印记在当地民众的脑海里。

“古镇、古村落承载千年历史,这里的街道古朴而宁静,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且每一块砖瓦都诉说着时光的故事……”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市民政局高度重视地名文化保护工作,立足“保护优先、科学利用”原则,多措并举挖掘本土文化资源。组建专家团队深入镇村开展地名文化普查,系统梳理历史脉络;创新“地名文化+”模式,将保护工作与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相结合;通过编纂地名志、制作专题片等形式强化宣传,持续讲好“诸葛亮躬耕地”“淮河源文化”等南阳特色地名故事。持续完善地名文化遗产保护长效机制,推动形成“记住乡愁、传承文脉”的社会共识,为南阳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注入文化动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