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张林镇:歪嘴芝麻“榨”出文化经济双丰收


记者 杨峰

2025-10-17 来源:南阳广播电视台

近年来,镇平县张林镇大力发展“歪嘴芝麻”种植,以“非遗+”模式为抓手,通过建立非遗工坊,助推传统制作工艺焕发生机,“榨”出文化经济双丰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在张林镇林麻油芝麻种植基地,连片的芝麻秆在田地里随风舒展摇曳,饱满的芝麻荚在芝麻杆上格外醒目。这片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的生态种植区,得益于丹江水系滋养的灌溉条件和疏松肥沃的沙壤土,芝麻蒴果发育成熟时,顶端会呈现明显的自然歪斜,因此俗称 “歪嘴芝麻”,是镇平特产张林麻油的独特生产原料。镇平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张林“林麻油”制作技艺传承人张道山:“这个歪嘴芝麻哩,第一与当地的气候有关,然后就是这个土质,再一个就是这个水,因为这个水是从丹江,丹江水刚好从咱这个镇南边过。这个歪嘴芝麻做出来这个香油,色泽橙黄微红、醇香。”

走进镇平县县级非遗工坊——张林麻油制作工艺非遗工坊,浓郁的芝麻香油味扑鼻而来,炒芝麻的滋滋声、石磨研磨的沙沙声此起彼伏。工人们正按照传统工艺,将晒干的歪嘴芝麻筛选、清洗、炒制,再用石磨细细研磨成酱,经过兑水、搅拌、沉淀等多道工序,琥珀色的麻油缓缓渗出。张道山介绍,那些曾在《镇平县志》中定格的 “石磨碾浆”“水代法取油” 工艺,如今不仅被完整保留,现代生产还在保留石磨粉碎、油篓储油及釉子缸沉淀工艺基础上,结合设备更新提升工艺水平,油品具有橙黄微红、透明油润、亚麻酸含量较高的特点。张林麻油正从一个地方特产,逐步走向全国餐桌,成为一张承载历史记忆与时代活力的“文化名片”。“张林麻油去年销量20万斤左右,销往山东、新疆、陕西、安徽等全国各大城市。”

近年来,张林镇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通过建立非遗工坊、开展技艺培训、组织非遗展演、拓展线上销售渠道等举措,积极推动镇域“非遗”传统制作技艺与现代生活接轨,拓展助农增收渠道,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镇平县张林镇镇长侯子豹:“张林麻油历史悠久、声名远播,是非遗保护项目。张林镇党委政府注重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非遗保护和发展产业紧密结合,打造非遗工坊,适应市场需求,达到了发展产业、富裕群众、传承文化的综合效果!”

镇平台记者靳小宁、渠金海、王庆报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