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单5年,终于能在家门口缴社保了。养老有保障,心里踏实了!”在卧龙区社银一体化服务网点,美团骑手王师傅顺利办理了灵活就业参保登记,手机屏幕上跃出的“参保成功”凭证,不仅为他解除了后顾之忧,更标志着我市社会保险扩面提质工作迈出关键一步。
今年以来,市社会保险中心紧紧围绕“应保尽保、应参尽参”目标,以打破参保壁垒、创新服务模式、强化权益保障为着力点,联合多部门协同发力,推动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越织越牢。截至目前,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者2.6万余人,社保服务满意度持续位居全省前列。
打破参保壁垒 新业态从业者迎来参保“春天”
今年,我市将灵活就业人员特别是新业态从业者作为社保扩面重点,推出三项突破性政策:全面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保的户籍限制,外来务工人员凭居住证或身份证即可办理参保;年满16周岁、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骑手等新业态从业者,无论全职还是兼职,均可参保;创新实施平台补贴机制,对月跑单量达标且自愿参保的骑手,由平台承担缴费基数下限的50%,实现“半价参保”。
“这项政策充分考虑了我们的实际困难。”王师傅连声感慨,“以前总为养老发愁,现在干活更有劲头、生活更有奔头。”
这一改革,让数万名像王师傅一样的南阳骑手告别“养老焦虑”。作为全省首个面向全体骑手的社保补贴方案,该政策实现了“身份全放开、服务全线上、补贴全透明”的三重突破,为新业态从业者撑起了“保障伞”。
精准分类施策 多维发力实现社保全覆盖
我市采取差异化推进策略,实现不同群体社保全覆盖:
——企业职工“强制参保”。严格落实社会保险法,明确用人单位必须为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依法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通过大数据比对,联合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筛查正常纳税但未参保企业,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实施精准扩面。
——灵活就业“畅通参保”。允许灵活就业人员根据收入水平自主选择缴费档次,断缴人员可按规定补缴。针对新业态从业者,积极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进一步完善保障体系。
——重点群体“精准参保”。组建政策宣讲专班,深入开展“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校园”活动20余场,发放宣传材料6000余份。联合人社、税务、住建等部门,对建筑业等重点行业开展专项检查,通过寄送告知书、上门沟通等方式,督促企业依法参保。
今年以来,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者2.6万余人,参保覆盖面持续扩大。
提升服务效能 “一刻钟社保服务圈”基本形成
围绕持续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度,我市着力构建“一刻钟社保服务圈”。目前,全市248个乡镇(街道)、4838个村(社区)均设立了社保经办服务网点,530项“全省通办”事项下沉至乡镇,18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高频业务实现“不出村办理”。
社银合作创新成效显著。借助银行网点资源优势,设立“社银一体化”服务网点,将社保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构建覆盖城乡的“一刻钟社保服务圈”。
同时,大力推进社保业务“一网通办”,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登记、选档缴费等业务实现手机端办理,最快5分钟即可完成。社保转移接续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跨省通办,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在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方面,通过微信公众号“免登录认证”、支付宝“豫事办”等平台实现“刷脸认证”,并建立动态提醒机制,为高龄人员、行动不便人员提供上门服务,确保特殊群体“零跑腿”。
“现在办社保真方便!”刚在社区办好社保业务的李女士说,“几分钟就能走到网点,几分钟就能办完手续,服务特别贴心。”
这些举措大幅提升服务效能,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使我市社保服务满意度持续位居全省前列。
强化权益保障 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为切实保障参保人员权益,我市畅通12333投诉举报热线和线上维权平台,实现“接诉即办”。同时,将社保参保情况纳入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聚焦重点行业开展专项执法,严厉查处未参保、欠缴保费等违法行为。
“我们深入开展送法入企活动,优先通过调解解决争议,推动用人单位与职工达成补缴协议,构建‘执法+服务’的维权新格局。”市社会保险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套维权机制,维护了职工权益,促进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据了解,我市明确三项保险待遇标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失业保险为参保满1年非自愿失业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工伤保险覆盖因工受伤或患职业病职工。
从美团骑手王师傅的参保故事,到全市数万灵活就业者的养老保障;从企业职工的全员参保,到重点行业的专项推进,我市社会保险扩面提质工作呈现出全面发力、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市社会保险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政策创新与服务升级,推动社会保障从“广覆盖”向“高质量”迈进,让更多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通讯员 王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