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恩:仲景造就的四项文化现象


记者 刘露

2023-06-01 来源:南阳广播电视台

仲景造就的四项文化现象

刘世恩

精神文化现象

一是对祖国传统医学事业的执着精神,二是对封建制度及社会不良现象的斗争精神,三是深入疫区为民诊疾问病的献身精神,四是著书立说传播天下的奉献精神,最终形成了“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实事求是,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仲景精神”。

行为文化现象

拜师学艺:公元165年,在何颙为仲景的“人生运道”指点之后,仲景放弃了儒家“官本位”目标的追求,决心以古代大医学家扁鹊为榜样,投身医道,济世活人,于是拜誉满天下的同族名医张伯祖为师,开始了对祖国医学理论的探求、研习。

大堂行医: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期间,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在大堂上为百姓诊疾问病,造就了中国医学史上在大堂行医的千古美谈。

王璨诊病:公元197年,张仲景在襄阳见侍中王仲宣(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是年,王仲宣20余岁。仲景谓曰:“君有病,四十当落眉,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汤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汤勿服,居三日,见仲宣,谓曰:“服汤否?”仲宣曰:“已服。”仲景曰:“色侯固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仲宣犹不信,后二十年果落眉,后一百八十一日而死,终如其言。

采药山林、老猿切脉:南阳《人物志·古琴记》记载:“一日,入桐柏山采药,遇一人求诊,仲景曰:‘子之腕有兽脉,何也?’其人实告:‘吾乃峄山老猿也。’仲景以囊中丸药与之,一服即愈。明日肩一巨木至,曰:此万年桐也,聊以相报。仲景乃斫为二琴,一曰古猿,一曰万年。”

皇召不就:宋·《神仙通鉴》云:“元嘉冬,桓帝感寒疾,召玑调治。病经十七日,玑诊视曰:正伤寒也。拟投一剂,品味辄以两计,密覆得汗如雨,及旦身凉。留玑为侍中,玑见朝政日非,叹曰:君疾可愈,国疾难医。遂挂冠遁去,隐少室山,及卒,葬宛城东二里许,后人尊为医圣。”

挂冠长沙:公元202年即建安七年,刘表攻破长沙之后,外迫于曹操大军压境,内忧于长沙太守空缺,为安抚长沙民众,决定任命为人善良宽厚、清正廉洁且誉满海内的名医张仲景为长沙太守,为图报国之志,仲景欣然受命于危难之秋。

危病急救:张仲景在医疗实践中勇于创新,不墨守陈规,发明了灌肠法、人工呼吸等救治危重病人的疗法。

饺耳济民: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见家乡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心里非常难受,就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仲景折“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

针刺、灸疗、四诊合参、药物炮制、剂型制作、导引、吐纳、按摩、著书立说等等。

制度文化现象

医家治学制度、医家初心制度、三因类病因制度、八法治则制度、阴阳为纲六经辨证制度、五运为纲脏腑辨证制度、证候为纲八纲辨证制度,疫情防控制度、未病先防、初病早治、病中防变、病后防复的仲景治未病制度、方药证治制度、病(形)脉证并治制度、仲景针法、灸法制度等等共1972项(其中伤寒397项,杂病1572项,其它3项),形成了完整的仲景识病、诊病、防病、治病等医学制度文化现象。

物质文化现象

《伤寒杂病论》医学宝典、圣经文化、圣药文化、圣方文化、中药剂型文化、食疗养生文化等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