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构建治理共同体:宛城区“红色物业”赋能基层治理见实效


记者 王丽

2025-10-23 来源:南阳广播电视台

走进仲景街道东关社区绿源小区,昔日坑洼不平的花砖路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平坦整洁的道路、规范的停车区与供居民休憩的小凉亭。“现在这个环境,大家都很满意。原来都是小花砖,高低不平,后来物业公司想办法把地面修好,还建了小亭子,老大妈、老大爷们都能在这儿聊天,环境不错,空气也好。”居民陈阿姨的话语,道出了“红色物业”带来的民生温度。这些变化,既是仲景街道扎实推进工作的成果,也是区委社会工作部统筹指导基层治理、办好民生实事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在宛城区委组织部和区委社会工作部的统筹指导下,全区深耕党建引领“红色物业”实践,聚焦治理痛点分类施策,凝聚多方合力破解难题。在组织建设上,推动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四级联动体系,通过“单独组建+联合共建+派驻指导”模式实现物业领域党组织全覆盖,并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使社区与物业从“条块分割”走向“治理共同体”。例如,泥营社区书记兼任小区联合党支部书记,龙达小区物业经理进入社区党组织任职,有效打通服务协同堵点。在覆盖提升上,创新“三梯次治理模式”,对新建商品房小区打造标准化红色物业,对具备条件的老旧小区指导成立业委会或物管会,对无主管楼院组建“红色管家”服务队兜底。截至2025年6月,仅仲景街道就已培育红色物业80家,成立物管会107家、业委会13家,实现150个住宅楼院物业服务全覆盖。在机制完善上,建立“社区党组织牵头、物业主责、居民代表参与”的联席会议机制,通过“议题征集—现场研判—责任认领—结果反馈”闭环流程解决问题。例如,宇信荣域学府小区通过“红色议事会”建成电动车充电设施,消除安全隐患。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区还注重以服务质效擦亮“红色底色”,指导基层通过“党建+智慧服务”“党建+民生项目”双轮驱动,打造“爱心托管班”“亲子阅读角”等“红色幸福”场景,同时组建“红色管家”“志愿先锋”等队伍,常态化开展家电维修、理发义诊等便民服务。全区已开展此类活动100余场,服务居民5000余人次,让“红色服务”精准触达群众需求。

下一步,我区将持续深化“红色物业”建设,以仲景街道经验为基础优化全区服务机制、织密治理网络,把民生实事办得更细更实,推动“红色物业”长效化、品牌化发展,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更多“红色动能”,让治理成果惠及更多宛城居民。(来源:宛城区社工部)(责编:朱志傲 监制:王丽 总监制:邢保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