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下午,由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主办的"文明在宛——讲好南阳文物故事"大讲堂第二期活动在南阳市博物院举行。讲座邀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成员梁法伟研究员作《夏文化探索与南阳夏文化考古收获》专题报告。讲座由南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董全生主持。

出席此次活动的嘉宾有南阳市政府副秘书长蔡坚,南阳汉文化研究会会长毕跃杰,南阳师范学院历史学院院长、教授、诸葛亮研究会会长高二旺,南阳师范学院历史学院副院长教授柳玉东,南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二级调研员赫玉建,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晓杰,南阳市博物院院长牛宏成,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建设服务中心副主任张英群,南阳黄山遗址博物院院长曹新洲等。市直文博系统和社会各界的文物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聆听了这场精彩报告。

梁院长以人类文明发展的广阔视角为背景,深刻阐释了夏文化在中华文明演进历程中的核心地位。讲座中,他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夏文化研究领域取得的关键成果,重点介绍了南阳夏文化遗址的最新考古发现。
梁院长强调,夏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夏朝奠定了华夏文明的根基。近年来,河南围绕夏文化重大课题展开深度研究,通过一系列考古调查、发掘以及跨学科合作研究,为全面还原夏王朝的起源背景、社会历史、文明成就、政治结构和国家体系等提供了扎实的科学依据。
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南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占据核心地位。梁院长深入剖析夏文化的年代分期、类型分布与文化特征,细致介绍河南夏文化系统调查成果,并以方城八里桥等典型聚落遗址为例,全方位展示最新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
依托丰富的考古资料,梁院长生动勾勒出夏文化从王湾三期文化晚期向二里头文化演变的脉络,揭开夏王朝从初创到鼎盛的历史轨迹。讲座还深入探讨夏代社会结构、礼制起源、都邑发展等议题,生动展现早期国家形态的演进历程。这些考古发现不仅填补了中国早期国家形态研究的空白,更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提供了实物佐证,有力印证了华夏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脉络,对探索中国国家起源、增进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董书记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梁院长的讲座内容丰富、见解独到,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学术性与科普性兼备的文化盛宴。通过对夏文化分布、类型的精辟分析,以及田野考古揭示的夏代不同时期遗址特征解读,既填补了学术空白,也为理解中华文明起源提供了重要依据。梁院长以生动的讲述方式,将专业考古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使人深切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厚重底蕴和南阳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入探索南阳夏文化,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助力南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
本次讲座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文化的浸润。梁院长的报告激起了观众对夏文化的浓厚兴趣,其精彩的讲解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梁法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夏商考古。他长期工作于田野考古一线,近年来聚焦夏文化重大课题研究,积极开展夏文化重点遗址考古发掘、夏文化遗址调查、夏文化研究与遗产价值传播等工作。先后参与或主持荥阳小胡村商周墓地、郑州商城遗址、淅川龙山岗遗址(黄楝树遗址)、济源柴庄遗址等大中型考古发掘项目,目前正主持禹州瓦店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先后发表考古简报、论文等20余篇。



图文:南阳考古 视频:张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