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鸭河孟山:自然与文明交织的千年画卷


记者 乔雅婷

2025-07-18 来源:南阳广播电视台



      

    导语:地处南阳鸭河之滨的孟山,如时光雕琢的翡翠,静卧于职教园区与南召县交界。三峰挺秀,藏奇石岩画,纳远古文明。七月绿浪涌,千年故事栖于草木间,引人共赴这场山水与历史的邂逅。

     南阳鸭河之滨,孟山如一枚镶嵌在时光长河里的翡翠,于南阳市职教园区与南召县交界处蜿蜒舒展。虽海拔仅约 300 米,三座主峰却如大地脊梁,自丘陵间拔地而起,以雄浑之势撑起一方天地,静默诉说着岁月沧桑。

    七月流火,踏入孟山,绿意如潮奔涌。漫山草木化作层层碧浪,老栎树交织成深邃绿海,青松如列阵卫士直指苍穹,偶有野荆缀以淡紫碎花,添几分灵动。山间小径上,野草抚踝,树叶私语,草木清香沁人心脾。山脚下村落零星,暑气中行人寥寥,更添清幽。

    行至庙沟村,山路边,天地间,骆驼石赫然矗立。巨石天然成趣,浑然一体,栩栩如生。相传驼身曾有红斑如凝固血迹,仿佛落单骆驼日夜兼程,从万里茶道跋涉而来。驼石旁卧石上,斑驳爻窝错落,是远古先民的记事符号,为孟山最珍贵的宝藏。遥想上古,南召先民走出深山,在南阳以北丘陵地带拓荒开田,从狩猎迈向农耕,观天象、刻岩画,将文明印记留于岩石之上。

    朱庵村的 “小石庙”,隐于青龙脊般的山岭,唯羊肠小径可通。这座由整块巨石雕琢的 “王宫”,与相邻的大石庙,及方城、唐河的两处石屋,为南阳仅存的四处远古巨石建筑。孟山的小石庙、大石庙据考为 “天下王”所用,其余为部落王居所,历经数千年完好,堪称中华活历史。

    孟山 “小石庙”立于海拔 220米处,南向而建。锥形屋顶如破土春笋,钺形石门庄严肃穆,门楣九爻横列,左前方立石刻钺,尽显王者威仪。入内,石凳上双排六连爻窝延伸,旁有戴冠人像,右墙钺纹呼应,左顶天窗似通天地,寄托古人天人合一之愿。

    立于 “王宫”远眺,浅岭如浪,河流似绸,巨石隐于草木间,弥漫神秘气息。遥想远古,先民在此祭天议事,篝火升腾,人声鼎沸,护卫呐喊震山野,何等壮观!“小石庙”周边,岩画星罗,爻窝密布,这些早于甲骨文的遗迹,构筑起华夏原始图腾,见证先民复杂的精神世界与社会秩序。

    孟山魅力不止于风光,其奇石、岩画、符号兼具历史研究与旅游价值。山巅太阳图腾放射线清晰,周绕爻窝、龟背纹,印证炎帝部落栖息,同时,也是华夏民族崇拜太阳神因此而得名的最好见证。山腰14至16米长的 “双蚕石”,刻有女阴图案,与二孟山石蚕图腾双双印证上古南阳养蚕制丝文明。距孟山不足2 千米的石柱寺山,“双钺石”“盟誓台”是炎黄结盟之地,龙图腾自此成为华夏象征。

    孟山历史悠久,上溯鸿蒙,下至光武。刘秀曾游历于此,祖师庙内明嘉靖《伏闻》碑有载。其得名相传与宋代名将孟良占山有关,清乾隆《南召县志》记 “孟良寨在孟山上”,虽考证存疑,却添传奇。

    孟山不高,却是山水相依。万顷平畴浅丘如绿浪铺展,将山体环抱。攀援在错落的山石间,山风拂过,野草掀起层层绿色涟漪;酸枣树在风里摇曳生姿,青果缀满枝头,压弯细枝。耳畔百鸟欢鸣,清脆婉转,如灵动的乐章。山谷苍翠幽深,树木层层叠叠,泼墨般晕染出片片浓绿。

    极目远眺,天地辽阔。鸭河水苍茫浩淼,如玉带蜿蜒缠绕在平原与丘陵之间,水天相接处氤氲出淡淡蓝雾,分不清哪里是水的尽头,哪里是天的伊始。

    徜徉孟山,触摸岩画斑驳,聆听松涛低语,仿若翻阅立体史书。“双蚕石”述说丝绸起源,“情人崖”书写爱情传奇,“乳房石”寄托母性尊崇,“英雄石”布满道道血痕,“望天吼”期盼家人归来……每块石头都是时间容器,每株草木扎根历史土壤,风声为韵,岩画为诗,让人回首历史来路,探寻灵魂归处。

职教园区新闻中心:乔峰 许春 李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