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职教园区鸭河村老兵张万平:硝烟中的忠诚 与和平年代的坚守


记者 乔雅婷

2025-07-22 来源:南阳广播电视台

 

    导语:南阳职教园区鸭河村,有一位名叫张万平的老人,他是曾经亲历对越自卫还击战的老兵。在残酷的战斗中,他英勇无畏,荣立三等功。九死一生的经历,让他对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如今,他凭借自己的手艺,过着简单而平凡的生活。

    7月16日上午,在风景如画的鸭河口水库旁,我们见到了67岁的张万平。他身着印有 “自卫还击・保卫边疆”字样的军绿色T恤,坐在紫薇花树下,向我们缓缓讲述起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

    1978年11月,20岁的张万平参军入伍,进入独山部队。整训未满一个月,部队便紧急进驻广西边防龙州县。当时,一个班配备四位老兵、七位新兵,大家都在为可能到来的战斗做着准备。

    彼时,越南侵略军频繁骚扰我国广西边疆,他们的炮弹炸毁了我们的学校和村庄,边疆局势愈发严峻。1979年2月17日,广西边防部队在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的指挥下,对侵犯我国领土的越南军队发起自卫还击。我军势如破竹,迅速突破越军防线,攻克谅山等重镇,给予越军沉重打击。

    张万平所在部队于2月16日夜开赴前线。战斗打响,我方炮兵部队火箭炮和大口径加重炮万炮齐发,炮弹如雨点般砸向敌人阵地。炮火过后,战士们组成战术梯队,呐喊着冲向敌阵。“当时敌人的一发炮弹就落在我身边”,张万平平静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眼睁睁看着一位战友被炸成两截,那场面太惨烈了。”战斗第一天,他内心充满恐惧。但到了第二天,看着身边战友一个个倒下,恐惧感烟消云散。听到命令,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冲冲冲!他当时是一位炮手,在抢占有利地势后,其他战友匍匐在地,他一人起身扛起无后坐力直射炮,朝着地方阵地目标开炮,为战友们扫清障碍。但是炮手也最容易成为敌人射击的目标,所以他时刻都面临着生命的危险。

    部队夺取阵地后,首要任务是挖猫耳洞,他们一口气挖了八个。之后,又经历了三次大规模战斗。起初预定一周结束战斗,战士们每人带了够三天食用的压缩饼干,后续依靠后勤补给。没曾想,后方被越军切断,物资无法补充,当时面临的形势十分危急。战役持续了28天,战士们只能自行寻找食物,条件异常艰苦。

    张万平说,自卫还击战结束后,牺牲的战友都长眠在边境,一排排烈士碑矗立着,那景象令人心碎。“从那以后,我就把一切都看淡了,名利不过是身外之物。”

    退役后,张万平投身农业生产,还学会了铁皮加工手艺,为周边群众制作铁桶等用具,补贴家用。随着时代发展,他与时俱进,从事起商用油烟净化器生产制作业务,生意做得有声有色。

    “36位同乡战友,如今还在世的有19位。我们常聚在一起,回忆部队生活,也感叹人生如树叶般飘落无常。”张万平感慨道,“现在我唯一的念想,就是身体健康,好好享受当下生活,见证国家强盛。” 他喜欢跟着旅游团四处走走,将祖国的大好河山记在心里。他和战友们还一同回到过广西边境前线旧址,缅怀那段战斗历程。战友们送他的旧款军服、军帽,他都叠放得整整齐齐。当天,尽管天气炎热,他还是取出绿色军装穿上,站在院子里,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那身影,是对过往的铭记,更是对和平的珍视。

    简评:园区老兵张万平在自卫还击战中表现英勇,历经生死考验;退役后踏实生活,自给自足。他对战友的怀念、对名利的淡然、对和平的珍视,彰显了老兵风骨。他的故事是不能遗忘的历史,记录那段岁月,代表着对英雄的崇敬,对和平的渴望,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平凡幸福的生活。

职教园区新闻中心:乔峰 许春 李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