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职教园区张井村精神文明图鉴:模范人物的爱与责任 照亮乡野


记者 乔雅婷

2025-11-21 来源:南阳广播电视台

   

    导语:近年来,南阳职教园区文旅文创产业发展中心张井村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提升乡村治理水平,通过持续开展模范村民评选活动,让文明新风吹遍村落。如今的张井村,不仅村容村貌愈发整洁雅致,更涌现出一大批孝老爱亲、担当奉献的道德模范,为乡村振兴注入温暖力量。

    11月17日,记者走进整洁有序、处处彰显田园风情的张井村,对话“好儿媳”赵华翠、“好丈夫”任书德、“好婆婆”马学芳三位模范代表,聆听他们用坚守与温情谱写的动人故事。

    在赵华翠家中,三位老人正围在一起收看电视节目,这样的画面温暖而动人。赵华翠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用一双肩膀扛起了两个家庭的重担 —— 一边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公,一边是从陕西娘家远道而来、需要照料的聋哑母亲。

    19年前,公公患病卧床,赵华翠主动承担起照料重任,日复一日从不间断。得知娘家父母无人照看,她毅然将二老接到张井村,几位老人挤在不大的屋子里,却满是烟火温情。后来父亲离世,她更是将对父亲的思念化作对母亲的悉心呵护,这一照顾便是五年。丈夫常年在外务工,家里的农活、老人的照料、家务的操持,全压在她一人身上。可即便再忙碌,她总能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老人相处和睦,笑容常挂在脸上。“都是该做的事,只要老人舒心,再累也值。” 赵华翠的话语朴实无华,却道出了最真挚的孝亲情怀。

    村民任书德简朴整洁的院子里,几棵柑橘树枝繁叶茂,金黄的果实挂满枝头,透着勃勃生机。谁能想到,这个充满希望的家,曾因一场车祸陷入困境 —— 早年间,任书德的妻子遭遇车祸导致瘫痪,从那天起,任书德便成了妻子的“手和脚”,这一照顾,就是25年。

    25年里,他既是妻子的贴身护工,又是家里的顶梁柱。彼时三个孩子正处于上学、成家的关键阶段,家庭重担全压在他肩上。即便家境贫寒,他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更没让孩子耽误学业。“再难也要让娃读书,知识能改变命运。” 为了给小女儿凑齐学费,他四处奔波,甚至咬牙贷款,硬是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将她送进了大学学堂。如今,孩子们已成家立业,妻子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这个曾历经磨难的家,在他的坚守下充满希望。

    在芳芳小卖铺里,我们见到了年近八十岁的马学芳,她脸上的笑容像秋日的暖阳。这个精神矍铄的老人,不仅把小卖铺经营得有声有色,更是家里公认的 “厨师长”——两个儿子成家生子后,依然愿意和老人在一起生活,一家十口人其乐融融。

    每天清晨,马学芳都会早早起床做饭,变着花样给儿媳和孩子们准备三餐。一到周末,孙子孙女们回家团聚,餐桌上摆满了拿手菜肴,欢声笑语飘满小屋。几年前,大儿子遭遇车祸需要照料,马学芳主动把照顾儿子的任务揽过来,“你们安心上班,家里有我呢!”她的理解与大度,让儿媳们心里暖暖的。“婆婆就像亲妈一样,有她在,我们这个家特别踏实。”儿媳的话语,道出了这个大家庭和睦的秘诀。

    简评:从赵华翠的孝亲担当,到任书德的坚守不弃,再到马学芳的包容奉献,张井村的模范人物用平凡生活中的点滴善举,诠释着文明的内涵。如今,这样的文明故事还在张井村不断上演,一股崇德向善的新风正吹遍乡村的每个角落,为乡村振兴绘就出温暖动人的画卷。

职教园区新闻中心:乔峰 许春 李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