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随地了解最新南阳
(通讯员高艳红)五一假期的一场情侣争执,意外揭开了一个暗藏在情绪背后的健康“隐形杀手”。南阳一对年轻情侣因争吵引发女生情绪崩溃大哭,随后突然出现四肢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拨打120后,接诊的南阳十院急诊科主治医师渠随群指出:这很可能是“呼吸性碱中毒”在作祟。这场惊心动魄的急救,为公众敲响了认识“情绪型健康危机”的警钟。
情绪崩溃为何会“喘”出危险?
事件中女生的症状,正是典型的呼吸性碱中毒表现。这种听起来陌生的病症,本质是人体“呼吸失控”引发的连锁反应:当人因情绪激动(如大哭、焦虑、愤怒)出现过度换气时,肺脏会异常排出过多二氧化碳,导致血液酸碱度失衡(pH值升高>7.45),进而引发一系列危急症状。
身体为何“罢工”?
二氧化碳并非“废气”,而是维持血液酸碱平衡的关键因子。当它被过度呼出,血液会迅速“偏碱”,导致钙元素在体内“异常沉积”,神经肌肉兴奋性激增,于是出现手脚麻木、抽搐,甚至像案例中那样呼吸困难。
这些信号出现,立刻警惕!
呼吸性碱中毒的发作往往有迹可循,尤其在情绪剧烈波动后,需密切观察以下表现:
1. 呼吸异常:呼吸急促、深大(像“喘不过气”却总觉得吸不够);
2. 肢体麻木:手指、脚趾、面部出现针刺感或僵硬;
3. 肌肉抽搐:手腕、脚踝不自主痉挛(类似“鸡爪手”);
4. 意识改变:严重时可能头晕、昏厥。
案例中的女生正是因持续大哭触发过度换气,最终出现典型抽搐症状,幸亏男友及时拨打120,经南阳十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紧急处理后脱险。
关键时刻如何自救与救人?
面对呼吸性碱中毒,“冷静”是第一急救原则:
现场急救3步走
1. 情绪安抚:大声告诉患者“放慢呼吸”,或用双手轻轻按住其肩膀,引导“慢吸慢呼”;
2. 简易复吸法:用纸袋或双手合拢成杯状,罩住患者口鼻,让其重复吸入呼出的二氧化碳(原理:快速补充体内流失的CO₂,平衡酸碱度 );
3. 及时就医:若抽搐持续或意识模糊,立即拨打120
南阳十院急诊科主治医师渠随群特别指出:“年轻人情绪管理较弱,尤其易因情感纠纷、压力爆发此类急症。科室00后护士在安抚患者时采用‘拥抱式安慰’,正是通过肢体接触帮助其快速平静,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如何远离“情绪型健康陷阱”?
学会情绪刹车:争吵时尝试“深呼吸暂停法”——闭眼、缓慢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重复3次;
警惕慢性病信号:若无明显情绪诱因却频繁气短、麻木,需排查甲亢、脑部疾病等潜在问题;
心理调节必修课:压力过大时可通过运动、正念冥想等方式释放情绪,避免长期处于“情绪高压”状态。
五一假期里的这场急救插曲,不仅展现了医护人员“以心换心”的职业温度,更撕开了现代人“情绪健康”的隐秘角落。当我们为00后护士“抱孩子式安抚”点赞时,更应记住:情绪管理不仅是心理课题,更是守护生命的必要技能。毕竟,懂得与情绪和解,才能真正与健康同行。
来源: 南阳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