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智 · 润心 · 培根 · 铸魂
高一新生
学科学法指导
亲爱的2025级新“六全人”:
盛夏炽热,未来可期!暑假是初中向高中过渡的黄金期,更是夯实基础、培养习惯的关键阶段。为助力大家快速适应高中学习节奏,南阳市第六完全学校高级中学各学科教研组精心准备了学法指导。愿大家能够充分利用好暑假时间做好初升高衔接!
1
物理学科
亲爱的新高一同学们:
大家好,欢迎同学们来到六全高中大家庭,物理学科作为高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注重科学实践的学科,小到日常生活,大到国家利器以及人类对于地球之外的探索,都与物理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大家更好的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为未来打下坚实基础,以下是一份详细的物理学科要求以及大家需要做的一些准备。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需重视实验操作和理论结合。同学们需养成互帮互学、不懂就问的习惯,共同进步。
一、知识对比
知识对比(一)
初中物理课程基本上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大多数问题是以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的实验为依据。高中物理课程多数以抽象思维为基础,很多结论不能由实验直观直接得到,而需要在实验基础上,加以抽象、整理与归纳才能得出。
知识对比(二)
初中物理课程中大多数问题重在定性分析,定量计算基本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比例关系的运用等。高中物理课程大部分问题即要作定性分析,而且要进行大量的,相对复杂的定量计算,对数学要求高,大量使用代数、函数、三角函数、图像、向量(矢量)、极值等。
知识对比(三)
初中知识很多可以有直接经验,大多研究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问题。高中知识有些远离生活经验,甚至无法实验室实现,需要理解实验,经常研究多个关联的研究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如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初中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高中表述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种表述更加科学严密。表明①物体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即物体有惯性。②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二、思维对比
思维对比(一)
形象思维仍是很重要的,抽象思维是高一个层次的思维方式,抽象以形象为基础,通过推理、判断等方法归纳出结论。形象思维通过直观的看就能形成,思维加工过程简单,抽象思维需要主动思考,再学习一些特殊方法(归纳、类比等),不断形成。
思维对比(二)
初中研究的物理问题多是单因素的逻辑关系,高中很多是多因素的复杂逻辑关系,分析问题需要用到假设、推理、判断等手段,对思维能力要求高。
三、课堂对比
课堂对比(一)
初中:课堂容量小,课堂内反复解决一个或两个问题,同学参与度高,表现活跃。
高中:课堂容量大,计算量大,物理思维明显,一节课要解决很多问题,牵涉的物理量多,概念抽象,同学理解相对困难。
课堂对比(二)
初中:课堂上能听懂,课后题会自己做,有问题能自己解决,基本不需要讨论或请教老师。成绩相对稳定,同学之间学习差异小……
高中:课堂上可能能听懂,课后题基本不会做,遇到问题也不知如何自己解决,想讨论也不知从何讨论起,问老师也不敢或不好意思。成绩波动大,同学之间差异大……
四、学习方法
(一)学习动力-兴趣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就如感情,只有深入进去才会感到其中的乐趣;通过调动自己的好奇心,求知欲,上进心培养物理学习兴趣,过了解物理的魅力培养兴趣,成为物理的Fans通过发现物理老师的“好”,与老师成朋友,一起学物理。
(二)学习习惯-预习
课前预习,每次新课前都翻翻书,看看有些知识是不是初中学过的,高中有什么不同,能不能把旧知识顺应过来,减小梯度,完成升级,预习不是追求一步到位,只是熟悉一下,感觉哪儿可能会是难点,在后续的学习中加以注意与解决,预习不是机械的,形式的。比如完成一个学案?完成一份试题?写个预习笔记?
(三)学习习惯-听课
听什么?知识形成的过程,涉及的物理方法,有什么体会?教材的内容安排,老师的思维方法记什么?物理课堂笔记基本难有大作用,记自己最有感悟的东西,不需要照抄老师板书,不需要抄书上黑体字。记自己最需要的东西:如老师的分析问题的草图,解题的格式,画图示例等。想什么?想重点,想难点,想应用,想推广。
(四)学习习惯-作业
高中也有套公式或结论就能解决的作业反复培养自己解题的一般性的思维模式(如何审题、如何突破、如何分析、如何作答),注意积累一些特殊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学习物理解题规范,掌握其特殊格式。
五、需要准备的物品
活页线圈笔记本至少两个(一个笔记本、一个改错本)
提前借一本物理必修一课本预习必修一的内容
亲爱的同学们,行动起来吧,析天地之美,悟万物之理,你未来的路会越走远宽,愈发精彩。
2
化学学科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六全高中,希望同学们能在这里度过精彩的收获的三年。为了更好地适应我们即将到来的高中生活,接下来是老师们的几点假期嘱托:
一、预习的必要性
高一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由于受到初中教师的教法、自身的学法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往往不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度、广度明显加强,由描述性知识向推理知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像物质的量、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历来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
二、学习方法指导
1、教材预习,通读教材:了解高一化学教材的整体结构和内容框架,对各章节有初步的印象。比如先知道有哪些重要的理论知识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等。
2、标记重点难点:在预习过程中,将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等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的内容标记出来。对于这些重难点内容,不必要求第一遍就完全理解,可在旁边记录下自己的疑问,以便后续有针对性地学习。
3.结合初中知识:高中化学知识是在初中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预习时,要注意将高中知识与初中知识进行联系和对比。例如,初中学习过简单的化学反应,高中会在此基础上深入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等。
三、学习习惯培养
1、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暑假时间,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例如,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用于化学预习,例如必修一一共四章内容,基本每一章都有三节内容那就是12节,两天一节基本就是25天完成预习任务,以来保证学习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2、做好笔记:预习过程中,认真做好笔记,记录重点知识、自己的疑问以及总结的规律等,笔记要条理清晰,便于复习和回顾。
3、定期复习:定期对预习过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可以通过做一些简单的练习题来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
四、实验观察与思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虽然暑假可能无法进行实际的实验操作,但可以通过观看实验视频、阅读实验相关的内容等方式,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现象,反应原理。观察实验时,要思考实验的原理、目的以及得出的结论等。利用网络资源,搜索优质的高一化学教学视频。例如通过B站看这些视频:《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离子反应的离子导电实验》《钠的性质实验》《过氧化钠的性质实验》《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实验》《氯的性质实验及其氯气制备实验》都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和实验操作,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
全新的征程即将开启,让我们共同努力,领略化学的奥妙与神奇,探寻人类发展之道。同学们,六全高中化学老师期待与最青春的你一起漫步成长之路!
3
生物学科
亲爱的高一新同学:
祝贺你们即将开启高中生活的新篇章!生物学科作为高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更是探索生命奥秘的钥匙。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适应高中生物学习,在暑假期间做好充分准备,以下是一份详细的生物学科指导。
一、学科准备要求
1、学习用品准备: 网上搜索高一生物电子版必修一教材(开学会发新教材),这是高中生物学习的起点,提前熟悉教材内容能让你在新学期更快进入状态。同时,准备一个笔记本,用于记录重要的知识点、课堂笔记和学习心得;一支红笔,方便在教材上标记重点和难点;以及一些便利贴,用于随时记录灵感或问题。
2、知识储备巩固: 回顾初中生物教材,重点复习细胞结构与功能、显微镜的使用、生物的生殖与发育、遗传与变异、生物与环境等基础知识。尝试绘制思维导图,将这些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加深对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为高中生物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时间规划安排: 制定一份暑假生物学习计划表,合理分配每天的学习时间。例如,每天花一定时间学习生物,建议15分钟阅读教材,10分钟梳理知识网络和整理重难点并加以读记,余下时间可适当完成学科调研。同时,要确保学习计划的灵活性,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以保持学习的连贯性和高效性。
二、学科调研
1、自然观察调研: 走进大自然,观察身边的植物和动物。记录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和生长周期,以及动物的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等。可以选择校园、公园作为观察地点,拍摄照片或绘制简图辅助记录。找一找水葫芦,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外来物种,思考物种入侵给本地生态带来的变化。通过这次调研,你将亲身感受到生物多样性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为高中生物中生态学知识的学习积累感性认识。
2、生活应用调研: 调查生活中生物知识的应用实例。例如,了解食品制作过程中发酵技术的应用,如面包、酸奶、泡菜等的制作原理;探究医药领域中抗生素的来源和作用机制;考察农业种植中杂交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技术的应用情况。可以采访相关的从业人员,如面包师、医生、农民等,获取第一手资料,并整理成一份详细的调研报告,包括调研背景、调研方法、调研结果和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3.培养学科兴趣: 观看纪录片:观看《工作细胞》,《王朝2》,《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种出个地球》,《细胞的奇迹》等生物学纪录片,领略大自然与生命的奇迹,培养对生命与美的感受力。阅读相关书籍杂志,拓宽对生命科学的视野,感受生物学科的魅力。
三、学科实验
1、家庭小实验-探究加酶洗衣粉在不同温度下的去污力实验
参考视频:搜索“洗衣粉去污力对比实验”相关视频
①材料:3块5cm×5cm白棉布、厨房油渍、三种溶液。
②污渍制备:统一滴0.5mL油渍,60℃烘干10min。
③洗涤:把布片分别放入常温水、45度水、沸水的对应瓶中用筷子同速摇动。
④结果判定:取出晾干后拍照,比较污渍的去除情况。
⑤结论:哪组去污率最高?
2、家庭小实验-探究紫甘蓝凉水vs开水浸出液颜色对比
参考视频:搜索“如何让水变颜色”相关视频
能力要求:区分“温度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目的要求:解释开水更快萃取出花青素的原因。
①材料:紫甘蓝2片(同叶位)、凉水100mL、开水100mL、透明杯2只、计时器。
②操作:同时放入甘蓝片,静置10min,每2min拍照一次。
③观察:记录颜色出现时间、最终色深。
④解释:开水破坏细胞膜,花青素扩散出细胞。
安全提示:
1、实验1的台灯勿长时间直射眼睛;实验2热水防烫伤;实验3菜刀切甘蓝时由家长陪同。
2、所有实验产生的废液统一倒入厨房下水道,并用大量清水冲洗。
四、学科预习
1、教材内容预习: 仔细阅读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材的前三章,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中各种化合物等基础知识。在阅读过程中,用红笔标记重点概念和关键词,如“细胞是生命系统的基本单位”“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等。同时,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每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2、重点知识探究: 针对细胞膜的相关知识进行深入探究。通过查阅资料、观看科普视频等方式,了解细胞膜的发现历程、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细胞膜的功能特点等。并思考以下问题:细胞膜的流动性是如何体现的?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哪些因素有关?细胞膜的功能是如何与它的结构相适应的?将探究的结果整理成笔记,记录在笔记本上,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和效率。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完成以上生物学科指导要求,充分利用暑假时间,做好高中生物学习的准备。相信在新学期,你们能够在生物学科的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开启探索生命奥秘的精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