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月话护眼:别让“老眼昏花”遮住重阳好风光

南阳广播电视台 2025-10-11 08:47:14
 

在十月敬老月与重阳节相遇的温馨时节,不少晚辈会发现家中老人看报需举远、缝补常穿错线,却总说“人老了都这样”。事实上,“老眼昏花”不全是正常衰老,可能藏着眼部健康隐患,及时分辨才能守护老人清晰“视”界。对此,南阳市第十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梁莉也特别提醒:“老年人视力下降不能一概归为‘老了’,要学会区分生理退化与病理问题,避免延误治疗。”

最易被误解的是老花眼,医学上称“老视”。这是眼球晶状体随年龄增长变硬、弹性减退导致的生理变化,45岁后逐渐显现,表现为看近物模糊、久视眼酸。梁莉主任医师强调:“很多老人随便买副老花镜应付,却不知度数不符会加重眼疲劳,甚至诱发头痛。正确做法是到正规机构验光,根据用眼场景选择单光镜或渐进多焦点镜,每年复查调整度数。”

更需警惕的是病理性视力下降,白内障便是老年人的高发眼病。它因晶状体混浊导致视物像隔雾,初期可能仅觉光线变暗,后期会严重影响出行与生活。针对过去“白内障要熟了再手术”的误区,梁莉主任医师解释:“如今微创超声乳化手术技术成熟,可快速置换人工晶状体,只要视力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就能开展,术后多数老人能恢复清晰视力,无需等到病情严重。”

还有“沉默的视力杀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它损伤视网膜中心的黄斑区,导致看东西变形、中心视野缺失。梁莉主任医师特别提醒:“这种病早期症状隐蔽,等到明显察觉时可能已错过最佳治疗期。55岁以上老人,尤其是有家族病史者,建议每年做一次眼底检查,早发现早干预能有效延缓病情。”

敬老不止于陪伴,更要关注老人未说出口的需求。这个重阳节,不妨陪父母做一次眼部检查,听专业医生的建议,帮他们更新“老眼昏花”的认知。一副合适的眼镜、一次及时的诊疗,能让老人看清秋日的层林尽染,也看清生活的细微美好,这才是敬老月最实在的关怀。

(供稿:高艳红)

来源: 南阳广播电视台

相关新闻
西峡县回车镇:葡萄丰收香满园 串起乡村致富路
南阳广播电视台 | 2025-10-10
官庄工区召开党工委(扩大)会议
南阳广播电视台 | 2025-10-10
热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