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重阳,盼的是阖家围坐、笑语满堂。可在十月敬老月里,不少家庭发现,和父母聊天要反复喊话,老人却总说“人老了耳朵背就这样”。对此, 南阳市口腔医院副院长、耳鼻喉专家张宗德强调:“老年耳背绝非‘老了’这么简单,它可能是耳部健康问题的信号,及时到医院检查干预,才能让老人听清团圆话,留住生活里的每段声音。”
最常见的老年听力问题是老年性耳聋,因内耳毛细胞随年龄增长逐渐受损、听觉神经功能退化引发,通常60岁后慢慢显现。初期老人常听不清高频声音,比如电话铃声、孙辈的笑声,多人聊天时总“插不上话”,还会频繁要求他人重复。很多老人觉得“听不见就少说话”,却不知长期听力缺失会导致沟通障碍,甚至诱发孤独、焦虑。张宗德副院长提醒:“只要出现‘看电视音量开很大’‘别人说话要凑近才能听见’等情况,就该及时到医院做听力检查,明确原因,如有救治机会就应及时干预而非硬扛。”

更需警惕的是病理性听力下降,这类问题若拖延可能造成不可逆损伤。比如突发性耳聋,常突然发作,可能单侧耳朵突然听力下降,还伴随耳鸣、头晕,发病72小时内是治疗黄金期,及时到医院用激素、改善微循环药物,恢复概率较高;而慢性中耳炎、耳硬化症等疾病,长期不治疗会持续损伤听力,甚至引发其他并发症。张宗德副院长特别指出:“很多老人误以为‘耳背’就是因为年龄到了只能熬,却不知道通过药物或手术,不少耳部疾病引发的听力问题能得到有效改善,关键是要尽早到医院明确病因。”
生活中,老人还容易陷入“耳背不用治”的误区,觉得“反正也不影响吃饭睡觉”。但张宗德副院长解释:“听力是感知世界的重要通道,长期听不清会让老人逐渐脱离社交,甚至影响认知功能,时间久了会增加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医院的耳鼻喉科能通过专业检查,区分是生理性退化还是病理性问题,再给出针对性方案,比如药物治疗、耳部疾病手术等,帮助老人尽可能恢复听力,而非单纯‘认命’。”
重阳敬老,不止于送上关怀,更要关注老人“听”的需求。这个重阳节,不妨陪父母到医院做一次耳部检查,听听专家建议,帮他们走出“耳背只能忍”的误区。让老人听清家人的叮嘱、节日的欢笑,团圆才更有温度,这才是敬老月最实在的守护。
(供稿:高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