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反诈中心发布反诈指南—— 高考志愿填报,当心被“套路”


记者 张颖

2024-06-28 来源:南阳广播电视台

一年一度的高考成绩公布后,紧接着就是志愿填报、录取和入学,此时诈骗分子也是蠢蠢欲动,开始各种花式骗局。6月26日,南阳市反诈中心结合往年相关典型案例,发布高考反诈指南,提醒各位家长及学生增加防骗知识,提高识骗能力,谨防上当受骗。

诈骗手段一:“有内部招生指标”

市区陈某在网上认识一男子陆某,称能把他的孩子录取到更好的学校。通过网上多次联系,陈某相信了陆某的谎言,陆续向其支付7.8万元,结果不但孩子没被录取,反而人财两空。 警方提醒:高考录取期间,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利用家长盼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态,通过伪造文件、私刻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等方式,假冒高校招生人员、校领导亲戚等,谎称手中掌握高校“内部指标”“机动计划”“定向招生计划”“低分高录”“补录”等实施诈骗。高考录取过程中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考生及家长要高度警惕此类“花钱能买大学名额”的诈骗信息,从正规渠道了解、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以免上当受骗。

 

诈骗手段二:天价“大数据精准填报”

市区张某的孩子高考分数刚过本科线,在填报志愿时,张某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在一个网站添加了一个报考老师的微信。该老师称掌握内部大数据,可以保证其孩子被本科院校录取。张某给该老师转了5万元咨询费,直到孩子未被录取才发觉被骗。 警方提醒:不法分子假冒“权威专家”,自称掌握了“内部大数据”,这些都是谎言。考生及家长要擦亮双眼,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勿让骗子乘虚而入。

诈骗手段三:发放“高考补助金”

高考结束后,考生小刘接到自称是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经过调查,小刘的家庭条件符合发放“高考补助金”资格,需要小刘提供父母相关银行卡等信息。小刘信以为真,就按照对方的指示操作,谁知卡内的2万元被骗走。 警方提醒:接到自称是高校或当地教育、财政部门等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提到发放“奖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高考补助金”时,家长和考生要主动和当地相关部门联系求证,不要随意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以免上当受骗。 高考骗局虽然花样繁多,但所有骗局都围绕一个“钱”字,凡是涉及钱财的,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将个人身份信息、准考证号、银行账户等信息泄露给他人,也不要抱有侥幸心理,避免上当。若不幸被骗,一定要保留好证据,及时报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