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两级法院探索实施“执行明白卡”和“执行接待日”制度


记者 刘露

2025-08-13 来源:南阳广播电视台

日前,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执行公开”为切入点,探索实施“执行明白卡”和“执行接待日”制度,将执行权的运行更好置于社会的广泛监督之下,着力解决执行干警“人难见、电话不接、短信不回”的执行工作“新三难”,畅通沟通渠道,方便案件当事人及时了解执行工作进展情况。

一张“明白卡”  联系方式“全明白”

最近,南阳两级法院执行案件当事人纷纷收到法院发来的“执行明白卡”,卡上详细列出了执行案件承办人、团队长、分管执行的副局长、局长、分管执行的法院领导、法院包联督导组组长等推动案件执行的责任人员联系电话。

“我们仔细梳理了群众来信、来访案件,发现超过70%的案件中,当事人对案件进展情况不了解,进而发展为不理解、不信任。”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综合处副处长谭克虎说。

“目前,我们的执行工作公开方式主要是节点短信推送,不能直观地把执行干警所做的大量工作反映出来。”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刘辉解释说,“然而,全市执行干警人均案件数超过300件,执行干警们不是在执行,就是在执行的路上,在这种情况下,让执行干警逐个向当事人打电话告知执行工作进展情况并不现实,所以很容易出现沟通不畅的情况。”

“实行梯次电话接待,从正向来看,可以让联系不上承办人的当事人逐级向上联系,确保诉求有人听、有人回、有人办;从反向来看,如果局长或者法院包联督导组组长接到反映某个承办人的电话较多,也给执行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提供了线索。”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王彬介绍。

据悉,市中级人民法院要求全市法院在立案阶段直接发放“执行明白卡”;网上立案的案件,由承办人在初次接待谈话时进行发放,确保每案必发、随案入卷。同时,要求全体执行干警及时接听、回复当事人的电话、短信,方便当事人咨询案件办理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对当事人提出的疑惑或异议,要及时答疑解惑,推动执行信访和执行异议案件前端治理。

半天“接待日”  现场沟通“心贴心”

“法官,我的案子执行到哪一步了?啥时候能拿到钱?”

“我们发现被执行人名下有一辆外地车辆,已经委托当地法院进行查封,并协调当地公安部门进行临控,一旦控制住,马上进行处置。”

在唐河县人民法院执行事务中心执行接待窗口,一名执行干警详细解答当事人提出的问题。窗口旁边的公示栏里,一份“执行干警接待日程表”详细列出每名执行干警的接待时间。

“以前,每周五,法院执行局局长进行接访。很多当事人原本只是来询问案件进展情况,但因为见不到案件承办人,就来到大厅。说实话,作为执行局局长,我不可能对每一个案件都详细了解到具体节点,很多时候需要询问承办人或者团队长,然后再答复当事人。”唐河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张晓宁说。

“一边是急切的当事人,一边是忙碌的执行干警,两者之间需要有一座沟通的桥梁。半天的时间看似不多,但确实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当事人知情权得到满足就不会着急,执行干警也可以在其他时间集中精力办案。”王彬说。

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市推行“执行接待日”制度,要求各法院结合实际,以承办人或团队长为单位,每周至少确定半天时间公开接待各自承办案件的当事人;确定“执行接待日”工作安排日程表后,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公布,确保来访渠道畅通,当事人能够详细了解案件进展情况,实现“小事不出县、大事不出市,事事有人管、矛盾不上交”,真正将矛盾吸附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从“终本回访+院局长接访”到“执行明白卡+执行接待日”,南阳两级法院逐步建立“立案初次接待、法官日常接待、局领导集中接待”的全流程、多层级执行公开新模式,让群众在执行过程中真切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平正义和司法温度。

通讯员 朱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