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方城县杨集镇田庄村的土地上,芦笋种植正成为当地产业振兴的新亮点。
走进位于杨集镇田庄村的方城县致和芦笋金蝉种养专业合作社的芦笋种植基地,放眼望去,连片的芦笋郁郁葱葱,绿波流动,长势喜人。基地负责人熊锋军正组织工人在田垄间进行秋季管护。“咱属于露天种植,3月份采春笋,7月到8月中旬采秋笋,8月以后就是养根、养径。产量是阶梯型增长,第一年亩产800到1000斤,第二年2000到2500斤,第三年到十年是高产期,亩产达到3500到4000斤。”
202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熊锋军从朋友口中了解到芦笋这个产业是一次投入,多年受益,也就是种植一次可以采收15年。不仅在国内市场十分畅销,还出口海外,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当年8月,他流转土地试种露天芦笋,并获得成功。“2023年8月份开始种了6亩试验田,今年3月份采的笋。露天种植的笋价格基本在5元到8元之间波动,一亩地的收入大概在5000元左右,感觉经济效益还行。今年的5月份进行土地流转,现在是42亩。销售这一块和山东笋厂直接签订购销协议,90%出口到韩国和日本。”
据了解,芦笋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味道爽脆、鲜美,被称为“蔬菜之王”,经济效益突出,市场前景广阔。每年有7个月左右的采摘时间,从种植、管理、采摘、分拣到包装,各个环节都需要人工,这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村民于春梦告诉记者:“一开始栽芦笋俺都在这里干活了,一天90块钱,一年能干六七个月,能收入一两万块钱。”
谈及未来发展,熊锋军满怀信心地说,基地将采取“芦笋+金蝉”的立体种养新模式,实现一地双收,走出一条农业增效、农民致富的新路子。“下一步,继续扩大规模,暂定100到150亩。采取立体种养,地上种芦笋,地下养金蝉,明年6月份芦笋基地将进行卵苗种植,带动周边的农户共同致富。”
方城台记者王小玲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