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不褪色 初心映民心 —— 记南阳职教园区周杨社区乡村“道德模范”职荣超


记者 乔雅婷

2025-10-29 来源:南阳广播电视台

   

    导语:在周杨社区杨庄村,有这样一位75岁的老人,他曾身着戎装保家卫国,退伍后扎根乡土服务乡邻,数十载如一日用爱心践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誓言。他,就是退伍老兵、老党员职荣超。凭借助人为乐与无私奉献,职荣超不仅被邻里交口称赞,更荣登周杨社区乡村光荣榜,获评乡村 “道德模范”,成为基层党员的鲜活典范。 

    近日,我们在周杨社区支部书记职荣奇的陪同下,慕名来到杨庄村职荣超家中,采访了这位备受敬重的 “身边榜样”。

    时间回溯到1969年,正值青春年华的职荣超怀揣着满腔热血投身军营,服役于福建某炮兵部队。在部队的9年时光里,他先后担任司机、副班长、班长等职,并于1971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军营里的淬炼,不仅磨砺了他坚毅的品格,更铸就了他忠诚担当的底色。因工作表现突出、训练刻苦扎实,他屡获殊荣——期间共荣获炮兵奖1次、师级奖励1次、团级奖励1次,连级奖励更是多达6次,每一份荣誉背后,都是他对职责使命的极致践行。

    1978 年,职荣超告别军营,带着军人的铁血担当与党员的赤诚初心回到家乡。退伍后的30余年里,他连续在村中任职,始终以 “为乡亲们办实事、解难题” 为己任,将部队里的优良作风融入日常点滴。

    在杨庄村的街巷里,时常能看到职荣超忙碌的身影:闲暇时,他手中的扫把从不离身,走到哪里就清扫到哪里,用脚步丈量着村庄的洁净;阴雨天道路积水、坑洼难行,他便扛着铁锨穿梭在村道两旁,铲高垫低、疏通积水,为村民出行扫清障碍。军营中习得的修理技艺,也成了他服务乡邻的 “利器”——他自掏腰包购置、制作各类维修工具,义务为村民修理电动车、农具,磨刀,从不收取分文;自家的水泵、玉米除杂机等设备,更是成了 “共享工具”,随时供有需要的邻居使用。每到抗旱季节,他总是第一个扛起水泵,奔波在田间地头,帮村民抽水浇地,解农作物 “缺水之渴”。

    农村厕所改造后,抽粪成了一项公认的脏活、累活,不少人避之不及。而职荣超却主动 “揽” 下这份任务,只要村民有需要,一个电话,他便立刻驾驶抽粪车上门,不嫌脏、不怕累,每次都将活计干得干净利落。“都是乡里乡亲,这点活儿不算啥”,面对大家的感谢,他总是这样轻描淡写地回应。

    我们的采访过程中,恰好遇到一位村民前来归还玉米除杂机。“老职哥的机器太好用了,帮我们省了不少力气和时间!” 这位村民笑着说,“他人热心肠,不管谁家有难处,只要喊一声,他准来帮忙,真是我们大伙儿心里的楷模!”

    “作为老党员、退役军人,职荣超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初心与担当。” 周杨社区支部书记职荣奇感慨道,“厕所抽粪、绿化带浇水、修桥补路、帮村民维修家电农具…… 他做的好事数都数不清。这次他获评‘道德模范’和‘老有所为’称号,实至名归!”

    简评:从军营到乡土,改变的是身份与岗位,不变的是职荣超作为党员的初心与军人的担当。数十年来,他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一次次无私的付出,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誓言镌刻在乡土大地上,也为身边人树立了一座看得见、学得来的精神丰碑。

职教园区新闻中心:乔峰 许春 李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