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启程 —— 跨越山海,迎接挑战
按照河南省2023年援外医疗队轮换工作安排和援外医疗队选派工作六年规划,第25批援赞比亚中国医疗队于2023年12月4日赴河南省援外医疗队培训中心参与集中培训,经南阳医专推荐,省卫生健康委、南阳市卫健体委选拔,南阳医专一附院甲乳外科张晓,儿科三病区杨传楹光荣入选。2024年4月14日,医院党委领导班子为二人举办援赞欢送会,两位医生随即启程赴赞,开启为期15个月的医疗援助任务。2025年7月6日,他们圆满完成使命,载誉归国。
杨传楹 —— 温情坚守,人情网络传递希望



01
资源紧缺,人情网络
杨传楹进入列维-姆瓦纳瓦萨大学教学医院儿科,他的科室被称为“中国走廊”,每天有数百名患者求诊,其中不乏远道而来的家庭。在医疗资源匮乏的困境下,他目睹了“流动医疗”的运作——床位需不断重组以应对患者。一次,为患者调配中药膏,但次日病床已换人。而Hope医生通过电话帮助找到马库斯。杨传楹体会到了生存智慧的重要性: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中,人情网络是关键的生命线。患者通过医护人员间的联系获得连续治疗,这种医疗生态虽原始却充满温情。
02
温情时刻,双向奔赴
温情始终是杨传楹工作的底色。5岁的卡比总以微笑对抗疾病,某次治疗结束时,杨传楹发现口袋里有个苹果,这是卡比为他留下的。这些温馨的瞬间是杨传楹在医疗工作中最大的动力。而他在援外工作中收到的感谢信,用简单英文写成,成为他生活中最温暖的注脚。



张晓——突破与传承,填补当地医疗空白



01
填补空白,提升水平
在利文斯顿教学医院,张晓带领医疗队聚焦甲状腺手术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就。他们提供诊疗服务、药品和器械,并通过临床带教、病例讨论和手术等方式传授先进医疗经验,帮助当地医生提高医疗水平。张晓通过努力,克服了资源不足的困难成功完成了三十几台甲状腺肿块切除手术。面对传染病威胁,张晓规范了当地的手术的流程,从消毒到防护均严格把控,确保每台手术的质量与安全。
02
克服困难,传授技艺
一年来,张晓克服了资源不足的困难成功完成了三十几台甲状腺肿块切除手术。离任前,他通过“带教”模式,确保当地医生能独立完成甲状腺手术。而工作之余,医疗队与当地医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共同庆祝节日,体验当地文化。张晓将手术衣捐赠给当地医生,当地医生对此表示非常感激。


组织关怀——跨越距离的温暖支持
网络时好时坏是援赞生活的常态,和家里视频常常说两句话就断线,但只要能听到家人的声音,心里就暖暖的。那天的卫星电话信号断断续续,李书记的声音却格外清:"小张啊,你们在那边生活条件咋样?听说很艰苦啊.."他的声音里带着浓重的乡音,"李书记您放心,我们这儿条件挺好。"张晓提高音量,"家里都知道你们辛苦,"他的语气突然柔软下,"但你们记住,组织就是你们最坚实的后盾。缺什么物资?需要带什么过去?我让下周出发的医疗队捎过去..."


通话结束时,夕阳透过帐篷缝隙洒在张晓手中发烫的卫星电话上。他想起离家前李书记说的那句:"走得再远,根都在家。"此刻,八千公里外的牵挂让这句承诺有了温度。
大爱无疆——中国医者的全球担当
这一年,张晓和杨传楹不仅传递了医疗技术,更收获了真挚的情谊。当看到当地医生能独立完成规范化诊疗,当患者用生硬的中说"谢谢",当孩子们追着医疗队喊"中国医生",所有的艰辛都值得了。
“大道不孤,德必有邻”。面对健康这一全人类共同的心愿,中国援外医疗这块对外合作交往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凝结着中国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坚定信念与力量。他们以“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成为“创造奇迹的人”。他们践行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医疗队精神,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人”。


南阳医专一附院党委表示:张晓和杨传楹同志是我们医院的骄傲,是中国医疗援外精神的优秀践行者。他们以仁心仁术传递了中国力量、彰显了大国担当。
来源:南阳医专一附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