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只是小虫子,拍一下就出事了!"近日我市连续降雨后,不少市民因遭遇隐翅虫"突袭"纷纷就医。南阳市中心医院皮肤科近日来隐翅虫皮炎患者接诊量暴增,超六成患者因"拍虫"操作不当加重病情。皮肤科卞坤鹏主任提醒:这种"会放毒的虫子"夏季雨后最活跃,应对方式错一步可能留疤。
诊室直击:雨后患者扎堆就诊
10月10日上午,皮肤科诊室里的张先生不停地搓着胳膊,前臂上几条红肿的"印记"格外扎眼,部分水疱已经破溃渗液。“前天半夜感觉胳膊痒,迷迷糊糊就拍了一下,早上起来疼得钻心,这红条子还越来越宽。”他掀开衣袖时忍不住皱眉,“早知道这虫子'有毒',说啥也不拍了。”
卞坤鹏主任俯身检查时指出:"这就是典型的隐翅虫毒素灼伤,你拍打的瞬间,虫子体内pH值堪比硫酸的毒液全溅到皮肤上了。"他透露,最近诊室里类似患者排起长队,从刚放学的孩子到夜班工作者都有,"夜间开窗、灯光吸引,是最常见的'中招'原因。"
专业解读:毒素致病机制与典型症状
谈及隐翅虫皮炎的发病原理,卞主任解释道:"隐翅虫本身不叮咬人,但体内含有强酸性的隐翅虫素,当虫体被拍打、压碎时,毒素会立即释放。这种毒素能阻断皮肤细胞的正常分裂,导致组织坏死和炎症反应。"他强调,毒素接触皮肤后2-12小时就会出现症状,切勿掉以轻心。
根据临床观察,隐翅虫皮炎的症状轻重不一:轻度患者仅表现为红疹或水肿性红斑,数天即可消退;严重者会发展为密集水疱、脓疱,甚至皮肤浅层坏死,愈合后可能遗留色素沉着或瘢痕。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发热、头痛、恶心等全身症状。卞主任特别提醒,该病容易与接触性皮炎、急性湿疹混淆,需通过病史和皮损形态仔细鉴别。
急救误区:拍打虫子是"大忌"
最让医生揪心的,是多数患者第一步就做错了。"看到虫子爬脸,90%的人会条件反射拍打,这等于'主动引爆毒素'!"卞主任急着纠正误区,"正确做法就一个字:吹!轻轻吹走或用纸巾挑走,哪怕虫子掉在衣服上也别用手捏。万一沾到毒液,立刻用肥皂水冲15分钟,这是中和毒素的关键一步。"
如果没破、只红肿痒的话可以涂普通抗炎止痒药膏(比如氢化可的松乳膏),如果伤口破了、怕感染,可涂抗感染药膏,比如莫匹罗星软膏等,但是面积大,疼得厉害,或者是发烧了,赶紧及时就诊。
防治指南:三位一体科学防范
结合我市当前的气候特点,卞坤鹏主任提出"物理防护+环境治理+应急处理"的三位一体防治方案。具体包括:
物理防护:安装纱窗、纱门,夜间睡觉时尽量关闭门窗或使用蚊帐;户外作业时穿长袖衣裤,避免皮肤暴露。
环境治理:及时清理室内外积水和杂草,减少隐翅虫滋生环境;夜间尽量减少开灯,尤其避免使用强光灯。
应急处理:牢记"吹走不拍打,冲洗要及时"的原则,出现症状后尽快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切勿自行用药。
卞主任呼吁市民:"隐翅虫皮炎虽然发病急,但只要处理得当、治疗及时,预后通常良好。近期降雨频繁,大家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科学应对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皮肤损伤。"
通讯员 杜怡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