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阳医专一附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在张鸥副院长指导下,由郭胜主任主刀,成功完成南阳地区首例NG4新型ICD(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手术,为一名扩张性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的高危患者筑起生命防线。此次手术标志着我院在心律失常及心衰综合管理领域进一步实现了精准化、智能化的技术升级,充分展现了医院对复杂心血管病例的精准筛选与前沿技术驾驭能力。
该患者因扩张性心肌病导致心脏扩大、心功能严重受损,并反复发作恶性室速,随时面临猝死风险。南阳医专一附院心血管团队通过多学科会诊,结合患者病史、影像及电生理检查,精准评估其适应症,最终选择兼具超长续航与智能监测功能的NG4系列双腔ICD。该设备单腔模式下理论寿命达17.5年,双腔模式亦长达16年,显著减少患者更换频率;其搭载的HeartLogic心衰诊断套件,通过整合胸腔阻抗、心率变异性等多维度生理信号,可提前7-14天预警心衰恶化,为临床干预争取宝贵时间窗口。
术后监测显示,设备参数稳定,患者心衰指标明显改善。此次成功应用NG4系列ICD,彰显了我院对高危复杂心血管病例的精准筛选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以及南阳医专一附院作为区域疑难重症救治中心的硬核实力,为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注入智能化新动能,让更多患者感受到科技赋能下的生命守护力量。
知识科普
什么是ICD?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一种能识别并及时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电子装置,它可以在十秒钟内自动识别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并发放电击除颤,挽救患者的生命;当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它又可起搏心脏。合理使用ICD可以纠正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减少猝死的发生率,延长患者寿命。
现在临床应用的ICD主要有2种类型:一种是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TV-ICD),顾名思义,就是需要通过静脉将除颤导线送至心脏;另外一种是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无需通过静脉路径,脉冲发生器和导线都埋在皮下。
什么样的人需要安装埋藏式
心脏转复除颤器(ICD)?
1、曾发生过心脏骤停并幸存的患者,这些患者再次发生心脏骤停的风险较高,ICD 可以提供及时有效的保护。
2、患有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病、心肌梗死等,且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的患者。
3、某些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患者,如长 QT 综合征、Brugada 综合征等。
ICD的植入和术后注意事项有哪些?
ICD 的植入通常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的微创手术。手术时医生会在患者的胸部切开一个小口,将 ICD 的电极导线通过静脉插入心脏,然后将脉冲发生器植入一侧胸部上方或侧面皮下,缝合并覆盖切口,以促进愈合、防止感染。
(1)定期随访: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以确保 ICD 工作正常,并调整相关治疗方案。
(2)避免强磁场:应尽量避免靠近强磁场区域,如大型变压器、磁共振成像(MRI)设备等,以免影响 ICD 的功能。
(3)生活方式:避免将重物举过头顶、扭曲胸部、激烈运动和重体力活动。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提高 ICD 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