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上午,南阳召开“非凡十年 逐梦副中心”主题系列第六场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近年来,特别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南阳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两个确保”“十大战略”,以及市委“一二三六十”工作布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进一步聚焦重点、创新举措、狠抓落实,扎实做好“三农”各项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
去年以来,南阳全市上下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进一步优化“1+3+N”衔接政策体系,创新实施“四提四稳”“四查四促”等专项行动,共识别监测户25792户80529人,累计转移就业脱贫和监测对象劳动力22.75万人,建成“四集中”机构(场所)1481家、兜底保障农村特困人员9.8万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扎实成效。《南阳市发展特色产业、铺就乡村振兴之路》等典型经验被中央内参、省委内刊和国省报刊媒体专期刊发,武国定副省长对“四提四稳”创新做法作出专题批示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大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抗灾生产收效良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40余万亩,粮食总产保持在140亿斤以上,其中今年夏粮达86.73亿斤,再创历史新高。持续做好生猪稳产保供,出台支持牧原集团做大做强做优的十条扶持措施,强力推进牧原新型环保智能生猪养殖及屠宰加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9.62亿元,新增育肥生猪养殖规模634万头,内乡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养殖场已建成投产;全市生猪出栏738.5万头,同比增长42.6%,总量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加快推进三产融合发展,累计创建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81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9个;创建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1个、农业产业强镇7个;创建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县4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0个。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着力培育了以牧原集团、想念面业等为龙头的现代农业八大产业集群。重抓花、药、果、菌、茶五大特色产业,全市已发展月季15万亩、玉兰24万亩、猕猴桃43万亩、山茱萸45万亩、艾草24万亩,规模均居全省第一。切实加强农业品牌建设,省、市农业知名品牌分别达69个、200个,累计登记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2个;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数量和面积均位居全国前列、全省第一。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
深入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累计创建“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3个,20户及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100%;累计建成农村供水工程4162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89%;累计建成5G基站4259个,实现了乡镇、农村热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加快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实施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项目337个,累计建成农村教师周转宿舍11350套;全市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达到88.8%;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949个,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进一步完善。
创新实施以“六大行动”为载体的集中整治行动(实施农村清洁行动,抓“六清”治“六乱”;实施农村户厕改造行动,保数量提质量;实施千村万塘综合整治行动,修生态增颜值;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整治行动,强监管重利用;实施村庄绿化行动,绿田园美乡村;实施村庄亮化行动,亮农村暖民心),实行“一周一督查一报信息、一月一排队一调度会、一月在报纸上一公示”的“三个一”工作推进机制,集中整治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全市累计清理垃圾堆(带)44万处、坑塘2.2万个、残垣断壁6.8万处,整治乱搭乱建6.7万处、“空心院”4.8万个,整治规范集镇市场1531个、广告牌(栏)9万个;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乱排放现象得到有效管控;建成省级“美丽小镇”6个、市级48个,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599个、“五美庭院”30.3万户,全市乡村环境面貌显著改善提升。
持续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南阳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460万亩,农业生产托管面积达3200万亩次。深入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全面完成全市4764个村级、127个组级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信息录入,进一步巩固了改革成果。不断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镇平县、唐河县分别获批全国、全省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内乡县获批全省家庭农场示范创建试点,全市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2.6万家、1.04万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稳步推进。
持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市204个乡镇党委、4928个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全面完成,村党支部书记“大比武”活动持续开展,“五星”支部创建蓬勃开展,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不断增强。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抓手,以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为重点,持续深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举措,分别获评国家级、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18个、355个,累计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1个镇8个村,农村扫黑除恶、平安创建、雪亮工程等取得显著成效。加快建设文明乡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累计创建全国文明村镇23个、省级46个,成功创建全省婚俗改革试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