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县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上,按照“政府引导、财政扶持、企业主体、多措并举、稳步推进”的原则,在确保“菇农利益不受损、产业发展不萎缩、产品质量不降低、替代措施可持续”的前提下,西峡紧紧围绕食用菌产业“双改”,强化食用菌产业绿色生产,把食用菌分散燃煤制棒、分散燃煤烘干改为规模化电力制棒、集约化电力烘干,逐步实现由传统生产模式向碳中和绿色生产模式的转变,实现“持续高效”发展。
在生产上,突出标准化。生产过程机械化。推行“菌棒集中加工--菇农分散管理”的发展模式,逐步实现标准化生产核心技术的一致性。操作规程标准化。以绿色有机为核心,严把香菇生产质量关,全县香菇标准化生产率达到98%。质量控制可追溯。建立香菇生产记录档案,把质量安全贯穿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同时,对每一处基地进行统一编号,对菇农按户进行登记编码,做好编码标识,建立覆盖整个生产加工过程的质量追溯体系。
在服务上,突出多元化。包括建立县乡村三级服务组织、建立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创优服务环境、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等,利用现代手段,新开通了价格指数平台服务、微信群服务和抖音服务等平台功能。同时加快食用菌电商发展,成立西峡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在双龙镇建成农村电子商务实训基地,打造“农村智库”工程,为西峡香菇实现“卖全球”提供平台,2020年以来,西峡香菇及香菇制品电商货值均达到8亿元左右。
在科研上,突出专业化。香菇产业发展必须强化科技支撑,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运用。一方面,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体系,实现村有技术明白人、乡镇有技术服务队、县有包乡农艺师(工程师)。加大实用技术推广培训力度,累计举办培训班70期,培训技术人员10000人次,着力打造食用菌研发、实用技术推广、栽培“三支队伍”。另一方面,注重引技引智。依托上海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建立了“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食用菌技术培训基地”和“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西峡食用菌产业基地”;与河南省农科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组建“河南省农科院西峡分院”;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建立了长效科技合作机制。近年来,在新品种及菌材替代物选育、工厂化栽培、珍稀菌种研发等方面均实现了新的突破。
在发展上,突出产业化。提升组织化水平。引导香菇种植大户发起成立香菇专业合作社,加强与大市场的对接。提升购销水平。引进龙头企业入驻西峡,形成“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销模式,积极培育香菇加工产业集群,高标准建设了三大香菇批发市场。提高出口能力。紧紧抓住“一带一路”这个重大机遇和广阔市场。近年来,西峡县投资1亿多元,建立6个公共服务平台,提高企业出口便利性、积极性。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西峡香菇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出口通道。西峡香菇出口从印度、越南、韩国等市场,逐渐向俄罗斯、乌克兰等33个国家和地区拓展,2020年1月1日,西峡香菇铁海快线(中欧)专列开行之后,专列成为常态化,2020年西峡香菇大会当天,连发两个专列,为西峡香菇出口拓展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西峡香菇出口从2005年到2022年,出口额17年增加了300倍以上,2019年,全县食用菌出口创汇13.4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
经过多年来的培育发展,“西峡香菇”已成为衔接种植、储藏、加工、销售等全链条的农业特色支柱产业,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推进富民强县的农村主导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