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记者 刘露

2023-02-06 来源:南阳广播电视台

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4日在南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南阳市人民政府市长 王智慧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五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殷殷嘱托,锚定省委“两个确保”“十大战略”,深入推进“一二三六十”工作布局,攻克了许多历史积累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夺取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胜利,开启了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光辉征程。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以赴稳经济保增长,城市位势显著增强。全市生产总值由3200亿元增加到超过4555.4亿元,总量稳居全省第三。财政收入由174.8亿元增加到256.9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超过2.7万元、1.1万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3%,提高8.3个百分点。郑万高铁建成通车,南阳进入高铁时代。唐河、白河航运启动建设,南阳逐梦通江达海之旅。圆满举办世界月季洲际大会,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南阳城市形象显著提升。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定位确立,南阳在全国、全省的位势愈发凸显。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力以赴转方式调结构,新兴动能蓬勃涌现。累计建成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8家、创新平台234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97家,涌现出核级电机、纳米银线胶片等一批创新成果,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5+N”千百亿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绿色食品实现千亿级产业集群“零”的突破,装备制造加速向千亿级迈进,生物医药、光电信息被列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1.4%、13.1%,转型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实有力。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力以赴破瓶颈添活力,市场主体持续壮大。市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市直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基本完成。“放管服效”改革持续深化,2020、2021年度营商环境评价连续进步10个位次,提升幅度全省最大。“万人助万企”活动扎实开展,市场主体达到93.1万户,增量和总量稳居全省第二,上市企业达到11家,牧原集团、龙成集团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0家企业进入河南省民营企业100强。对外开放不断拓展,宛西欧、宛豫欧、南阳—越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成功开通,跨境电商交易额超150亿元、总量全省第三,获批全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零售进口试点城市。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城镇化,全力以赴缩差距促均衡,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强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新城区建设画卷逐步铺开,老城区改造提升持续加力,世界月季大观园、“三馆一院”等标志性工程建成投用,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6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63万,被评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深入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邓州、西峡创成全省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7个贫困县、1112个贫困村、90.1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新建成高标准农田345万亩,粮食产能稳定保持在140亿斤以上;“五特”经济加快发展,顺利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成功取得第21届世界月季大会举办权;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深入实施,西峡县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践行“两山论”,全力以赴扩优势靓底色,生态质量明显改善。在全省率先颁布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强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优良天数保持全省前列,32个国省考断面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均达100%。河长制“四制四化”创出全国经验,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水平,累计输水超530亿立方米。林长制全面建立,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双高”行业和“散乱污”企业整治力度不断加大。顺利入选“十四五”全国100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被命名为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跻身联合国“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突出人民至上,全力以赴优保障增福祉,民生事业全面进步。财政民生支出稳定保持在80%以上,累计办成重点民生实事74项。“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扎实推进,累计培养技能人才42.5万人,新增城镇就业40.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2万人。中心城区17所完全学校建成投用,基础教育保持全省领先,普通高考实现“十二连增”。市中心医院等医院新院区加快建设,县域医疗中心全部建成,三甲医院达到8家、总数居省辖市第一。

卧龙岗文化园建成开园,黄山遗址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新冠疫情防控有力,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风险隐患防范化解精准主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五年来,我们牢牢扛稳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观念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驰而不息纠治“四风”,不断强化审计监督,政府自身建设开创新局面。大力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务实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国防教育基地建设扎实推进,第三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民族宗教工作不断加强,入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拟命名名单。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外事、侨务、对台、统计、地质、气象、地震、人防、社科、援疆等工作全面进步。

各位代表!

刚刚过去的一年,既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市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开局之年。面对前所未遇的困难挑战,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密集施策稳大盘,多措并举蓄势能,高效统筹保安定,经济社会发展“稳”的基础逐步巩固、“进”的态势加快显现、“安”的屏障有效筑牢,坚定有力扛起了“勇挑大梁、多做贡献”的使命担当。

(一)经济运行在超常承压中稳定向好。认真落实国家、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建立疫情防控和企业生产双线嵌合机制,实施100个重大支撑项目,全力稳增长保态势。粮食总产143.1亿斤,实现“十九连丰”。生产总值增长4.8%,高于全省1.7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高于全省1.7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2%、高于全省6.5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高于全省2.2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3%、高于全省16.4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二,税收收入增长15.5%、高于全省24.4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一。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保持第一方阵。

(二)创新动能在破冰突围中快速起势。新建成院士工作站3家,省科学院南阳光电研究所、东方光微研究院、先进光学与功能镀膜中试基地挂牌成立。新认定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2个、省“专精特新”企业62家、省级创新龙头企业8家、“瞪羚”企业6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60%。新争取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56项,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10亿元,居全省第三。新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8800余人,其中博士290人、硕士689人。成功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被确定为全国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综合试点城市。

(三)主导产业在转型发展中壮大升级。深入开展21个重点产业链群高质量发展行动,工业投资增长27.7%、高于全部投资14.5个百分点。新实施“三大改造”项目512个、完成投资497.2亿元,新增省级智能工厂(车间)21家、绿色工厂10家、上云企业2663家。新评定省制造业头雁企业1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36家,光电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等9个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新入库“四上”企业567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55家、增量全省第一。

(四)重大项目在奋力拼抢中迅猛突破。成立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中心,建立周例会、月签约、“八快两提”等机制,重抓重推“三个一批”。争取债券资金297亿元,居全省第二。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035个,完成投资3844亿元,分别增长146%、127%。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18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69个、30亿元以上项目64个、50亿元以上项目25个。前三季度,省重点项目综合考评位居全省第二。

(五)城市建设在强力攻坚中有机更新。高位启动“十大城建工程”,纵深推进“1050”行动。17个片区开发项目全面启动,实施29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工保障房3.3万套。南阳站、独山站出入市口完成改造提升,淯阳桥、独山大道精品街建成通车,邓禹路等6条断头路打开通行,市民期盼24年的白河大道即将全线贯通,白河中心城区段实现通游。纳入省市台账的456个问题楼盘提前完成处置化解,“保交楼”首批20个项目全部复工复产。

(六)营商环境在重拳整治中持续优化。在全省率先成立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颁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出3.0版提升方案,强力打造“六最”营商环境。政务服务“三集中三到位”全部完成,2085个事项实现“一窗通办”。“无差别全科受理”模式全面推行,不见面审批、最多跑一次事项分别达到98.7%、99.3%,104个主题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南阳企业家学院、企业服务中心、“兴企网”成立运行,市场主体“评市直单位、评重点科室、评基层站所”活动创新开展。

(七)社会民生在财力趋紧中有力保障。财政民生支出达到62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省市20件重点民生实事全部提前完成。新增城镇就业8.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4万人。脱贫户、监测户人均收入增速高于市均水平。城乡低保标准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进一步提高。改造提质城镇老旧小区351个、2.98万户。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7所、寄宿制中小学25所。张仲景国医大学复建顺利推进,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挂牌成立。连续8年获评全省平安建设优秀省辖市。

各位代表!

五年踔厉奋发,五年接续奋斗,五年开拓奋进,南阳发展站上了新起点。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关心厚爱的结果,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拼搏实干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倾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驻宛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

五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南阳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的三件大事:一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南阳视察,“绿色崛起、美丽富民”的发展之路更加坚定光明;二是省委省政府支持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三区一中心一高地”的发展定位更加科学明晰;三是市第七次党代会确立“一二三六十”工作布局,高质量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发展步伐更加铿锵有力。过去的南阳因此而自豪,未来的南阳必将藉此而辉煌。

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深切体会到:必须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只有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始终做到方向明、脚力足、步履实,才能实现稳中求进、行稳致远。必须敢想敢干、奋力拼抢,只有主动超前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千方百计添动力、激活力、增潜力,才能实现高效突破、跨越发展。必须团结奋斗、务实重干,只有广泛深入凝聚起各方面共识,调动起各层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千万干群一条心、一股劲、一盘棋,才能实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必须践行宗旨、发展为民,只有始终树牢“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念,一心一意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才能实现群众满意、人民拥护。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国际环境不确定、不稳定、难预料的因素明显增多,我国经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依然较大,我市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承压较重,稳增长的基础还不够牢固;产业整体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比较薄弱,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还不够充沛;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社会民生领域一些短板解决还不够到位;一些干部的风险意识、斗争精神、法治思维、服务本领需要进一步增强,观念能力作风还不够适应。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予以解决。

各位代表!五年弹指已逝,未来尽在征程。当前,南阳发展正处于车到半山、船至中流的关键时刻,我们务必始终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始终激扬“誓把河山重安排”的豪情,始终砥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斗志,一任接着一任抓,一年连着一年干,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为千万南阳人民开启更加光明、更加生动、更加美好的发展新图景。

二、2023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攻坚突破的奋进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市七次党代会、市委七届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副中心城市,聚力打造“三区一中心一高地”,强力推进“一二三六十”工作布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高质量高效率跨越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作出南阳新的更大贡献!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保8%、争9%”。按照实现8%的目标测算,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左右,工业投资增长19%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与生产总值增速同步,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稳定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单位GDP能耗降低率与“十四五”控制目标统筹衔接。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稳预期强信心不动摇。突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深入落实提振市场信心稳定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强化经济运行调节和政策协同发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一切发展力量,全力拼经济,保持好势头,努力改善社会心理预期,让实体经济信心更足、活力更强。二是坚持提质量转动能不跑偏。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宛、人才强市战略,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发展动能支撑,锻造“南阳制造”品牌,不断推动城市位势跨越攀升。三是坚持抓改革促开放不停步。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以开放包容推动“双招双引”,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对外开放高地,促进高端资源加快集聚、内外需求有效融合,在新一轮产业链供应链重塑中积聚优势、赢得主动。四是坚持惠民生增福祉不减力。强化人民至上、民生优先,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快补齐民生短板,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造践行“江山论”典范城市。五是坚持重统筹防风险不懈怠。增强系统观念、风险意识、底线思维,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未雨绸缪,防风化险,确保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区。

各位代表!“建强副中心,奔向新辉煌”,承载着千万南阳儿女的希望和梦想。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无论前路有几多风雨、几多艰辛、几多坎坷,我们都将毫不犹豫向前冲、毫不放松向高攀、毫不懈怠向远行,誓用心血和汗水,闯出一片新天地,干出一番新业绩,拼出一个新未来!

三、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

围绕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全面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设,建议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聚力稳住经济增长态势,加固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盘。坚持供需两端协同发力,稳定发展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激发企业活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

狠抓项目强投资。以开展“三个一批”活动为抓手,持续深化稳经济重要项目集中攻坚行动,全年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000个以上、力争投资突破4000亿元,确保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额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实施市厅级领导分包重大项目“368”投资计划,重抓重推高新区10亿件中小透镜、示范区航空小镇、卧龙区超级快充动力电池、宛城区东方光微光电定日镜、南信合高铁、唐河复航、汉山水库等重大项目,力争早开工、早建成、早达效,确保项目考核保持全省前三名。抢抓国家加大宏观调控机遇,聚焦交通、水利、能源、新基建等领域,积极谋划储备一批优质项目,力争进入国家、省盘子。

激活消费扩内需。用足用好省支持我市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的扶持政策,全力稳定传统消费、壮大新型消费、发展外向消费,大力推动“宛产豫用、宛品出豫”。落实支持房地产“三支箭”“金融十六条”政策和我市促进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对首套房房贷首付比例、贷款利率按最低下限执行,降低二手房交易环节税费成本,支持集中团购商品住房。持续开展“惠享南都”活动,落实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放宽二手车迁入限制等政策,加快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替代。推动新奥莱时尚产业新城等商业综合体、精品商业街区建设,加快引进一批区域性功能性电商总部、大型商贸集散中心等,促进消费加速升温、加快升级。

育强主体稳根基。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全面发挥企业服务中心作用,精准兑现助企纾困政策,力争新发展市场主体15万户。持续开展“千企升级”行动,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40家、超百亿元的企业达到4家。落实企业上市倍增计划,力争新增上市企业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0家。实施企业家队伍壮大工程,加快培育敢闯敢干、善作善成、担当奉献、奋发有为的南阳企业家群体。

做实保障优服务。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持续实施“招金入宛”工程,加大政策性金融工具争取力度,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谋划实施“创投产投+投行”模式,力争存贷比提高10个百分点,新增银行贷款500亿元以上,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不低于300亿元。保障发展用地需求,采用“标准地+承诺制”等方式,盘活低效工业用地,依法处置闲置土地,动态储备产业用地1万亩以上。提高燃气、矿产等资源勘探开发和供给水平,降低市场主体用能成本。

实体经济永远是南阳发展最重要的基石,企业家永远是南阳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将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与广大企业家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用心用情为企业家撑好腰、打好伞,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成为南阳发展最生动的注脚。

(二)聚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创新链同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深度耦合,高效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

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发挥院士工作站等平台引领作用,加快推进天冠国家重点实验室战略重组,积极筹建张仲景实验室、张衡实验室,全力做好中关村智慧岛建设,高标准建设南阳理工学院大学科技园,力争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以上、省市创新平台50家以上。实施创新主体能力提升工程,通过提供孵化服务、发放创新创业券等措施,构建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的“科创森林”,力争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0家以上。

催生高质量创新成果。围绕21个优势产业链,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10项以上,开展“揭榜挂帅”攻关和基础前沿研究项目30项以上,不断提高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建立科技成果“沿途下蛋”转化机制,大力支持我市企业与中科院、清华大学、武汉理工、西湖大学等院士团队开展产学研合作,力争实施转化项目10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30亿元。

保持高强度创新投入。强化市、县两级财政科技支出,确保市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投入不低于2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增长不低于19%。全面落实科技创新政策清单,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引进天使、创投、风投等市外创新创业基金,推进科技金融改革试点,组织实施科技贷项目,建立科创主体全生命周期基金服务体系。

汇聚高素质创新人才。迭代升级“诸葛英才计划”,大力实施本土人才回引工程,发挥好院士小镇、创业家园、人才集团作用,以“院士+”为引擎,以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领军人才为重点,落实好各项人才招引政策,力争新引进高素质人才1万人。

(三)聚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强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以培育“5+N”产业集群为重点,强力推进制造业发展“553”工程,重抓重推“十大战略突破性项目”,加快构建优势突出、特色彰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持续开展“三大改造”,着力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重点抓好478个项目实施,力争完成投资530亿元以上,新增省级以上智能工厂3家、绿色工厂6家。加快打造两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支持牧原、想念、仲景等“链主”企业延展布局产业链,提升生猪养殖、饲料加工和屠宰产能,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打造“猪肉名菜之都”;支持想念集团加快形成300万吨面制品加工产能,叫响“水好、面好、肉好”品牌,力争2023年集群规模达到1400亿元以上。加快打造千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支持淅减、飞龙、众德等企业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依托南阳防爆、金冠电气、石油二机等龙头企业,加快推进电驱产业园、智能化能源装备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2023年集群规模达到1000亿元。加快打造5个300亿—500亿级特色产业集群,重点推动冶金建材、油碱化工产业补链延链强链行动,加快纺织服装产业战略重组,推动产业规模快速壮大。

大力推进战新产业培育壮大。立足现有优势产业,抢占行业发展风口,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30%以上。着力打造千亿级光电信息产业集群,上游重点推进10亿件中小透镜等项目建设,在中心城区打造全国最大的光学元件生产基地,下游重点发展激光电视、投影仪、VR/AR可穿戴设备、汽车雷达、物联网装备等终端产品,力争2023年集群规模达到200亿元。着力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依托我市丰富的石英砂和牧原集团猪舍屋顶可装机光伏资源,引进发展光伏玻璃和光伏组件产业集群,同步推进东方光微光电定日镜、高效隔热玻璃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2023年取得实质性突破。着力打造千亿级生物产业集群,围绕生物制药、生物质能源、动保产业等领域上项目、锻链条,突出抓好牧原集团与中牧股份、联邦制药、千红制药合作项目建设,推动肝素钠从粗品提取到制剂生产延链开发,力争2023年集群规模达到400亿元。着力打造百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乐凯华光纳米银线和高阻隔膜生产线、龙成集团发动机单晶叶片项目,以中南钻石为龙头壮大超硬材料产业,力争2023年集群规模达到250亿元。

大力推进未来产业抢滩破冰。加强跨周期战略谋划,布局实施一批重大创新项目,重点推动牧原集团与西湖大学合作建设合成生物研究院及创新中试基地,依托中光学集团研发新一代微纳光学零部件制造技术,依托淅减公司建设新一代车辆智能底盘系统创新基地,依托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南水北调元宇宙研究中心,培育形成若干新的增长极,争创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融合提质。持续深化“标准南阳”“设计南阳”建设,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人力资源、会展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建设工业品展示展销中心,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鼓励支持上市企业、知名企业在白河两岸建设总部,推动现代服务业企业集聚发展。强化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功能,加快万邦物流、豫资海元—南阳城市产业综合体、丰树现代物流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争创A级物流企业。

(四)聚力扩大改革开放成果,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强磁场。持续推进深层次改革,全面加快高水平开放,全方位营造“近悦远来”的城市环境,充分激发副中心城市的动力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国企改革,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按照“政府使命、企业属性”定位,加快市属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打造旗舰劲旅,推动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发展、城市运营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完成县级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乡镇机构改革,深化工程领域改革、要素市场化改革、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统筹抓好财税、教育、医疗卫生、农业农村等领域改革,让改革红利更加可感可及。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入实施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行动,迭代升级优化营商环境4.0版本,常态化开展市场主体“三评”和“体验官”活动,奋力实现营商环境评价“保五争三”目标,争创省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市。聚焦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群众有感,纵深推进“放管服效”改革,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全面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审批事项免证可办、涉企事项全程网办,加快打造无证明城市、无审批城市。

拓展开放合作空间。大力开辟RCEP成员国新兴市场,增加中欧班列和铁海联运班列开行班次,打造食用菌、光学元件、玉雕工艺品等特色跨境电商产业带,确保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15%以上。深化京宛对口协作,携手襄阳联动发展,加深与信阳、驻马店协作互动,加快推动豫南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支持卧龙综合保税区争先晋位,力争进出口总值突破100亿元。加快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开放创新联动区建设,推进郑州国际陆港经开片区南阳保税型二级节点建设,提升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成效,支持汽车零部件、茶叶等优势产业集群申建省级、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扬“六皮”精神,落实“二分之一”工作法,组织党政企考察团外出考察,瞄准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成渝地区、中部地区“五大战区”,紧盯头部企业、骨干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三类企业”,统筹用好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资本招商、园区招商等模式,积极招引龙头型、支撑型、链环型企业和项目,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00个以上,实际到位省外资金800亿元以上,利用外资实现平稳增长。

改革开放是康庄大道,封闭自守毫无出路。南阳靠改革开放走到今天,也必将靠改革开放走向明天。我们将用好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一招”,抓住新一轮扩大开放机遇,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勇于第一个“闯蓝海”,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五)聚力加快城镇建设步伐,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承重板。强力实施“双高”行动,全面提升城镇规模和能级,不断增强副中心城市的承载力、辐射力、带动力,着力打造中原城市群重要增长极。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高标准编制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加快编制中心城区西部总体规划。推进镇平、社旗、唐河、鸭河工区、官庄工区城区化管理,扩大中心城区发展空间。推动邓州发展成为中等城市。支持邓州、方城建设市域副中心,支持西峡撤县设市。

昂起中心城区龙头。做大做强城区经济,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商圈经济、会展经济、楼宇经济、文旅文创经济,高标准规划打造白河生态经济带,力争经济首位度提升3个百分点。持续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实施新一轮“十大城建工程”,纵深推进“1050”专项攻坚行动,加快滨河大道北段、白河大道等36条主次干道建设和白河水道贯通,有序实施38家老旧市场外迁,新建一批公园、公共停车场。开展城市体检,补齐地下管网、防洪排涝等基础设施短板,构建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隆起县域经济高地。支持具备条件的县(市)创建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各县市区要选择一个经济实力强、基础条件好的乡镇,按照“小城市”的标准进行规划打造。发挥开发区经济建设主阵地作用,推行“专营店”发展模式,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占比达到75%以上、营业收入增速超过15%。推动高新区在全国排名快速跃升,支持西峡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申建国家级开发区。

(六)聚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坚持农业农村优先,统筹“五个振兴”,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加快建设农业强市。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借助国家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严守耕地红线,加快建设南阳盆地粮食安全产业带核心区,新建高标准农田23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90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40亿斤以上,坚决打好粮食生产这张“王牌”。实施种业提升工程,加快建设邓州国家杂交小麦育种创新基地、月季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积极创建猕猴桃国家种质资源库,加强南阳牛、黑猪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

做优乡村特色产业。壮大“五特”经济,做强“八大集群”,加快构建“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产业格局。持续做强生猪产业、做大牛产业,确保生猪出栏达到1000万头以上,叫响“南阳黄牛”区域公共品牌。积极申报“南阳月季”地理标志,办好“绿色中国行—走进大美南阳”暨首届世界月季博览会。新创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市级以上知名农业品牌20个。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科学编制乡村规划,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持续深化乡村建设示范创建,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新改厕11万户,新创建“美丽小镇”15个、“四美乡村”300个、“五美庭院”15万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常态化做好动态监测帮扶,多途径推动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增收,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依托乡村特色资源,规划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园,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脱贫地区持续稳定发展。

(七)聚力增强基础设施能级,延展高质量发展的支撑链。深入实施基础能力提升行动,统筹推进交通、能源、水利、新基建建设,着力构建与副中心城市相适应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构建立体联网的综合交通体系。谋划实施“十大交通工程”,推动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枢纽经济优势。推动机场强枢增支,加快南阳机场改扩建步伐,做实机场迁建前期工作,高标准规划空港经济区。推动水运通江达海,加快唐河、白河航运工程建设,同步建设南阳中心港、唐河、新野、社旗等港区码头及铁路专用线、公路连接线,改造提升丹江口库区港航设施。推动铁路拓展成网,尽快开工建设南信合高铁,争取洛南襄高铁进入国家规划,加快推进中欧班列(郑州)二级业务集散中心、铁路二级物流基地建设。推动公路加密提质,加快南邓、焦唐、渑淅高速公路建设,扎实做好郑南、邓桐等5条高速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镇平、社旗、官庄工区至中心城区快速通道建设;持续做好“四好农村路”建设,积极创建全国示范县。

构建低碳高效的能源支撑体系。坚持“风光水火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推进“双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扩容升级,新增发电装机170万千瓦,全市电力总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全面提升能源保供能力。实施南阳电厂二期、风电(光伏)+储能等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内乡煤炭储备基地扩建,做好天池抽水蓄能电站二期项目前期,建设多能互补综合发展示范区。

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全力推进汉山水库、鸭河口水库清淤扩容等重大项目,积极开展丹江鄂豫河段、唐白河干流、湍河等河道治理,加快实施鸭河口、引丹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不断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构建云智一体的新型基建体系。持续推进5G网络向城乡热点地区和应用场景需求区布局,新建基站2000个左右,加快建设“双千兆”城市。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围绕装备制造、光电信息、食品、汽车等支柱产业,打造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大型直流快速充电站30座。

(八)聚力提高生态建设质量,擦亮高质量发展的金名片。深入践行“两山论”,持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全面促进绿色低碳转型,让蓝天、绿水、青山成为南阳最鲜亮的标识。

坚决守好一库碧水。扛稳扛牢“一渠清水永续北送”政治责任,加快南水北调中线防洪影响处理等后续工程建设,实施丹江口库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提升流域应急管控能力,建设省级幸福河湖,确保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水平。

全面加强环境治理。深入实施污染防治“十大专项行动”,推动实现“两降一控一升两达标”。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开展臭氧攻坚行动。持续深化“四水同治”,统筹推进“五水综改”,加快消除劣V类水体,确保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推行林长制,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全年完成营造林135万亩以上。支持淅川、西峡、桐柏、内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唐河、南召等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稳妥有序调整能源结构,一体打好“控煤、稳油、增气、扩新”组合拳。落实能耗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开展重点行业节能降碳行动,鼓励争创A级、B级绩效企业。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深化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静脉产业园区建设。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淅川、西峡试点建设,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九)聚力增进人民群众福祉,织密高质量发展的保障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加大财政民生支出力度,扎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办好重点民生实事。持续加大民生投入,高质量完成省定民生实事,全力办好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困难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等市定10件重点民生实事,谋划实施“民生领域十大工程”项目,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促进充分稳定就业。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着力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困难家庭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工作,力争新增城镇就业7.1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万人、返乡创业1.5万人。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完成技能培训25.5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9.5万人。着力强化社会保障。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确保应保尽保。持续提高低保、特困供养、孤儿等特困群体补助水平。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推广唐河“两有四保障”模式,有序推进城镇困难群体解困脱困。加快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六专六好”模式。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1万套,改造老旧小区2.55万户。

发展人民满意教育。深化集团化办学、教育评价等改革,实施义务教育寄宿制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建好管好完全学校,市一中新校区2023年秋期投入使用。深化高考综合改革,加强教考衔接,保持普通高考质量全省领先位次。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高水平规划建设南阳职教园区,加快工业学校新校区和农业职业学院、技师学院二期、河南工院方城校区建设,支持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升本”。支持南阳师范学院更名大学,推动南阳理工学院外迁。扎实做好迎接张仲景国医大学评审验收工作,全力加快新校区建设。

深化健康南阳建设。因时因势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持续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全力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健康防护,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深入实施“两地一都”计划,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积极创建全国医疗医保医药联动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点市、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加快建设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抓好市中心医院、中医院、眼科医院新院区和疾控中心迁建、医疗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城市医联体建设,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办好第十六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等活动。持续深化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创建,加快打造体育强市。

打响文化旅游品牌。充分挖掘南阳历史文化内涵,找准中华文明探源中的南阳地位,启动黄山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让南阳文物活起来。做好文旅融合文章,推进老界岭、五朵山等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一批中医药康养基地,着力打造康养游、研学游、乡村游等文旅业态。积极融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叫响“南阳,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城市品牌。力争接待游客88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500亿元。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全科网格化治理,巩固拓展“三不四零”平安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创建。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统筹推进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打击整治行动。深化安全隐患常态化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完善“一楼一策一专班一银行”机制,坚决扛稳“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政治责任。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同时,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退役军人事务、双拥共建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残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做好统计、外事、侨务、对台、民族、宗教、档案、气象、社科、援疆等工作。

各位代表,“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我们将牢记为民宗旨,厚植为民情怀,躬行为民实践,倾情倾力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办成放心事、顺心事、暖心事,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更有保障。

各位代表!

新时代催进新征程,新使命激发新作为。实现建强副中心奋斗目标、走好新的赶考之路,要求各级政府系统及工作人员:必须始终做到“一心向党,忠诚为政”。深学笃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党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以实际成效兑现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必须始终做到“一心事公,依法行政”。加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深化政务诚信建设,提升行政效率和公信力,严格依法用权、依规履责、依章办事。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责,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主动回应社会关切,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必须始终做到“一心为民,实干勤政”。巩固拓展“观念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成效,认真践行“二十四字”干部行为准则,严格执行“13710”工作制度,牢记“三个务必”,弘扬红旗渠精神,练就铁肩膀、提升真本领、当好主攻手、绘精工笔画,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以工作的有声有色彰显执政为民的本质本色。必须始终做到“一心守廉,从严治政”。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筑牢思想防线,守住从政底线。驰而不息整治“四风”,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破坏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把有限的资金更多用在惠企利民上,以干部的清正亲民赢得群众的拥护亲近。

各位代表!时代从来不等庸碌客,伟业自古要靠奋斗搏。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砥砺初心使命,接续拼搏实干,奋进新征程,携手向未来,努力为南阳发展书写更多精彩、留下更多印记,勇毅向着“建强副中心,奔向新辉煌”的宏伟目标迈进,为建设现代化河南、实现中原更加出彩贡献南阳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