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移民生活“芝麻花开节节高”


记者 杨峰

2023-05-12 来源:南阳广播电视台

 

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淅川县九重镇邹庄移民新村考察,看产业、听民生、访移民、问收入,希望移民群众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为移民后续发展把舵定向。嘱托,声声入耳;前行,力量倍增。两年来,南阳持续做好移民安置后续帮扶工作,把移民区建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示范区,多措并举畅通增收渠道,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凝心聚力书写新时代南阳答卷。

走进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进组到户,一栋栋崭新的两层小楼整齐排列,“江山论”红色广场游人如织,村部前红心广场的移民笑脸墙上,552张乡亲们的笑脸绽放着幸福的喜悦,一幕幕美丽的图景让人目不暇接。

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淅川县委、县政府以邹庄村为核心,联动下孔、孔北、水寨村,成立大邹庄示范区。按照产业一体化、路网相联、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互通互享、乡风文明共塑的目标,抱团发展,着力把邹庄村打造成为全国乡村振兴样板村、全国红色文化教育示范村、南水北调中线移民标兵村。

“小邹庄”整合成“大邹庄”后,耕地面积达13000多亩,人口达8400多人,发展空间得到飞跃式提升。

2022年,淅川县移民部门投资近3000万元,在大邹庄实施草莓种植产业园项目,建成317座草莓大棚并全部发展特色农业,带动500多人就业,实现了人均月增收2000元,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在政策帮扶下,邹会彦一家率先创业。“这两年我们邹庄村村民的收入可以说是一年一个台阶,从移民前人均3000多元到目前人均将近2万元。特别是我们今年村又发了个新产业,种植大棚草莓,今年这一季收入也比较可观。”

在产业发展方面,整合农文旅多业态,挖掘村里的移民文化、红色文化和田园生态文化,打造集红色研学、农耕文化研学、农旅休闲等于一体的观光带。依托南水北调中线渠首工程等资源,打造涌泉、江山论、掘井人等15个红色旅游节点。吸纳1000多人从事旅游管理、导游、保洁、农家乐经营等方面工作,人均月增收2000元。村民张荣霞告诉记者:“在草莓种植上我们全家一共投入了24000元,草莓采摘的旺盛期,我还在挑拣车间干活。而且我还是‘江山’文旅公司的讲解员,每天接待游客是400到500人,现在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两年时间,700 多个日日夜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经过移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和努力付出,目前大邹庄村旧貌换新颜,人民群众的生活越过越兴旺。邹庄村第一书记崔丽平:“我们实现了三线入地,雨污分离,立面改造和庭院的美化绿化,村庄变美了。我们发展了短中长三线产业, 2022年邹庄村集体经济达35万元,2023年有望突破100万元。如今邹庄群众的生活就像总书记说的那样,日子越过越兴旺,芝麻开花节节高。”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淅川县以大邹庄建设为中心,辐射桦栎扒、张冲、东王岗等移民村,串珠成链、连片建设,按照美好移民村示范村建设的标准和要求,打造全省一流美好移民村。

东王岗村是安置南水北调移民村,村里的果蔬基地项目总投资2000余万元,以发展夏黑、阳光玫瑰、蓝宝石等优质葡萄种植为主。项目实施后,吸引移民群众就地务工。九重镇移民产业园东王岗村果蔬基地负责人吴国停:“我这个果蔬基地,葡萄有60亩,草莓有68亩,每个棚每亩地一年净收入就是2万5到3万块钱,吸收当地的老百姓300多人 ,他们每天收入最低就是100钱到70块钱。”

作为全国水库移民大县,淅川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南阳淅川考察时重要指示精神,以移民项目为依托,以特色产业为支柱,以招商引资为载体,因村制宜选产业,因户施策定项目,持续推进特色富民产业。两年来,全县有三分之二移民新村集体收入实现了“零”的突破,部分移民村集体年收入超过50万元。2022年,全县移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59万元,较搬迁前人均不足5000元净增万余元。淅川县移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唐玉良:“一是牢固树立‘增加移民群众收入和壮大移民村集体经济’的理念。产业发展项目比例由2012年的不足10%增加到2021年的65%。二是坚持“先建机制,后建项目”。谋划建成规划发展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项目收益好、可持续发展、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滔河乡冷水鱼养殖基地、大石桥大樱桃种植园、大邹庄草莓种植产业园、老城杏李产业保鲜库等产业项目。三是整合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目前已逐步形成了以工业产业园、特色种植产业园、特色旅游产业园、特色养殖产业园等移民龙头产业项目,星空瓦房、星月光宿、九畹民居、丹江孔雀谷等移民旅游项目,已打造成为渠首水源地旅游名片。通过大项目带动,积极推动移民后扶产业经济多元化、特色化,高质量发展。”

南阳台记者王宛玉、鲁宁,淅川台记者刘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