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在方城县拐河镇东麦村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里,迎风茁壮的射干、瓜蒌、丹参等优质中药材生机勃勃,长势喜人,正孕育着丰产增收的希望。方城台记者王小玲报道:
走进东麦村的瓜蒌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用水泥柱、钢丝绳搭建起来的棚架上爬满翠绿的藤蔓,藤蔓下,一个个绿色饱满的瓜蒌错落有致地挂满棚架。该村党支部书记杨付星正组织群众穿梭在瓜架下,做好后期管理......杨付星介绍,瓜蒌种植具有一次性投入、当年收获、连续多年受益的优势,经济效益明显。“瓜蒌每年的三月份开始种,秋天采摘。一亩地本钱4000块钱左右,第一年回本,会多少挣点。到第二年亩产达到350公斤到400公斤,1公斤大概20元,一亩地能收入8000块钱左右。目前种了200多亩,种1年能管7年。不愁销路,有多少都能卖出去,有客商上门收购。比较省事,收入也高。”
据了解,瓜蒌属葫芦科、多年生草本、食药两用植物。它全身都是宝,瓜皮、瓜籽、根茎都是中药材,瓜籽还可制作食用油。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较高。在东麦村一眼望不到边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只见一块块郁郁葱葱的药田里,除了瓜蒌,还种有大面积的射干、丹参等优质中药材。多年来,该村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带动周边群众走出家门迈入基地,实现了“家门口”稳定就业,日子越过越红火。今年67岁的村民彭倦开心地说:“我在基地干几年了,平时打药,除草,一天干8个小时70块钱,一个月挣2000多块。”
东麦村地处丘陵山区,传统种植业收益低、见效慢。近年来,该村坚持“定一个好产业,找一条好路子,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的发展思路,积极引进龙头企业鹏迈牧业,流转荒坡地3000多亩,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种植中药材产业。通过“林+药”“果+药”“药+药”的种植模式,不仅带动了当地群众就地转移就业,也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绿色产业、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产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产业。东麦村党支部书记杨付星:“基地3000多亩种的全部是中药材,每年带动村集体收入30到50万元,带动100多村民家门口就业,每年增收2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