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瓜蒌成熟季节,方城县拐河镇东麦村的数百亩瓜蒌迎来收获期,小小的瓜蒌果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致富果。方城台记者王小玲报道:
近日,记者走进拐河镇东麦村的瓜蒌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排排水泥柱和钢丝搭建起来的棚架上挂满了金黄色的瓜蒌,个个圆润饱满,煞是惹人喜爱。村民们穿梭于棚架下,精心挑选成熟的瓜蒌,用双手掏出瓜瓤瓜籽直接掉入桶中,然后清洗、晾晒,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基地生产负责人杨海星介绍:“11月初采摘头茬,现在正在采摘第二茬,还能摘两茬,每天有一二十个工人在基地采摘。今年是头一年种植,长势不错,亩产干瓜籽300斤到400斤,一斤30块钱,加工成干果之后能卖到50块钱一斤,一亩地一万多块钱。不发愁销路,都是收购商上门收购。”
据了解,瓜蒌又名吊瓜、药瓜,属葫芦科、多年生草本、食药两用植物。它全身都是宝,瓜皮、瓜籽、根茎都是中药材,瓜籽还可食用,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较高,具有一次性投入、连续多年受益的优势。今年,东麦村在农业龙头企业鹏迈牧业的带动下,发展种植瓜蒌200多亩,并购置瓜蒌洗籽机,把瓜蒌籽、瓜皮分开销售,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瓜蒌产业的发展,还有效解决了东麦村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给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长年在基地务工的村民任永会高兴地说,在基地务工,一年下来可以拿到一万多元的工资补贴家用。“我一直都在基地里干活,一年四季都有活干。现在正是瓜蒌成熟采摘的时候,一天干8个小时70块钱。离家很近,既能挣钱,又能顾家。”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振兴靠特色。近年来,东麦村凭借优越的自然环境,积极引进龙头企业,以撂荒地整治为抓手,流转荒地3000多亩,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林果、菌、中药材等生态绿色产业,不仅为助推乡村振兴增添了产业力量,也带动了当地村民就地就业增收。杨海星表示,下一步,基地将以“瓜蒌经济”为抓手,进一步提高瓜蒌附加值,让瓜蒌果成为群众增收的“黄金果”。“瓜蒌全身都是宝,种植一年管四到五年,市场前景非常好。今年种了200多亩,明年准备再增加100多亩,地都已经规划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