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姜庄村:菌菇棚里春管忙 孕育丰收新希望


记者 张朋

2025-02-15 来源:南阳广播电视台

春回大地,正值羊肚菌生长的关键期。在方城县袁店回族乡姜庄村,菇农们抢抓有利时机,对羊肚菌进行控温、浇水作业,一座座菌菇棚里正孕育着丰收新希望。方城台记者王小玲报道:

走进位于袁店回族乡姜庄村的羊肚菌种植基地,生产技术负责人张志义正组织工人对羊肚菌进行掀膜、浇水,及时管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加速羊肚菌的生长。张志义介绍:“现在羊肚菌的养菌期已经76天了,生长周期非常充足。并且今年的气候也相当好,现在的温度非常适合催菇。目前的工作就是大水灌溉,刺激它的菌丝原基分化。基地170多座棚,4眼井,全部启动的话,需要十来天能够全部浇一遍。浇完大水催菇之后,大概一周左右菌菇就能出来,正月底二月初就可以采菇了。”

羊肚菌是一种十分珍稀的食用菌,通常在冬季进行种植,春季便可收获。它对土壤、空气、温度、湿度、光照的要求比较高,相比其他菌种极为“娇贵”。而对于有着多年种植经验的张志义来说,一个人管理基地里将近200座羊肚菌大棚都不是难事儿。尤其是进入春季后,他每天根据羊肚菌的生长特性,科学地调控各项环境因素,以确保为其提供最适宜的生长条件。“温度控制仪连在我的手机上,大棚里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的浓度,包括光照率都能从手机上观看指标,能及时做出调整。这170多座棚,我看一座棚,一个基地的整体情况都能大概了解,不用一个棚一个棚去跑,管理方便了很多。”

据了解,姜庄村羊肚菌种植基地采取“典型引路、形成规模”的发展思路,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合作社负责提供菌种、管护、技术指导和联系销路,农户则通过流转土地、在基地务工增加收入,实现了土地有租金、群众务工有薪金、合作社有收益“多方共赢”的局面。正在菌菇棚里忙着浇灌的村民朱小敏说:“俺们正月初六都开始进棚干活了,打药、掀膜、浇水。羊肚菌结束后还要种菜、种瓜、种玉米,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工资一天七八十块,主要离家近,能照顾孩子。”

发展一项产业,带富一方群众。近年来,姜庄村持续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发展周期短、效益好、见效快的羊肚菌作为助农增收的主导产业。目前,该村已形成集菌种培育、菌类种植、加工、营养辅料生产、市场销售等完整的产业链。羊肚菌产业的收益覆盖了一年四季,实现了春天卖羊肚菌、夏天卖瓜果、秋天卖菌种、冬天卖营养辅料,为该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姜庄村党支部书记刘红平表示:“姜庄村种植羊肚菌的规模从最初的8座棚,发展到现在200多座棚,占地150多亩,带动150多人就业。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扩大羊肚菌种植规模,更好地完善羊肚菌产业的产、种、加、销结构,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完善羊肚菌大棚菌、瓜、菜轮作技术,增加群众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