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记者从南阳市林业局获悉,河南省《古树名木保育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作为省级地方标准已正式发布,将于4月20日起实施。
《规程》共分为保育范围、保育原则、健康诊断、保育措施、巡查与档案管理等6项内容,明确古树名木保育采取保护优先、一树一策和适度保育的原则,确保其健康与长久生存。
“《规程》的制订和发布,将为我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我市共有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2795株,古树群29个6790株。这些古树种类繁多,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生态和文化意义。
受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等影响,古树容易出现健康问题。《规程》中的“保育”,便是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和恢复古树名木长势及其生态系统(或者“其群落”),确保其健康与长久生存。除了古树本体的保护,《规程》还提出对那些长势衰弱、珍稀树种、树龄500年以上的古树,可视需要进行种质资源(种子、花粉、穗条、根系、芽等)的保存。
“古树名木保育规程的出台意义非常重大。”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规程》几乎涵盖了平时所遇到的常见问题,为科学有效地保护古树名木提供了规范性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