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市中医药工作要以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心,以仲景文化为引领,以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全省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两地一都”为目标,统筹中医药事业、文化、产业一体推进,打好“仲景、正骨、艾草”三张名片,持续推动“1366”行动计划,做好“医、药、文、科”四篇文章。
聚力试验区建设 中医药健康服务“实”起来
聚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使中医药健康服务“实”起来。围绕“中医药健康服务”试验主题,加强试验区顶层设计,以仲景文化为引领,结合南阳“两地一都”建设,通过实施“四大行动”(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中医药科研人才创新专项行动、仲景文化弘扬专项行动、中医药+健康服务新业态拓展专项行动),完善“四个机制”(优化中医药体制机制、多元化投入机制、三医联动机制、中医药特色发展评价机制),创新中医药健康服务一系列新举措,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为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南阳方案。
聚力实施“三大工程” 中医药文化“亮”起来
实施新地标建设工程。持续提升医圣文化园一期内涵,尽快启动二期规划建设,围绕会议会展、康养体验、药材交易、配套酒店住宿等功能,高水准制定园区规划,及早开工建设;优化提升医圣祠街的商业店铺,打造多元化的中医药特色街区。
实施仲景品牌提升工程。厚植仲景文化底蕴,擦亮张仲景品牌,使仲景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一带一路”。在南阳中医药国际化上下功夫,高水平筹划举办第十二届仲景论坛,举办好医圣拜谒大典。充分发挥好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平台作用,打响仲景、正骨、艾草三张名片;持续在海外举办“仲景工坊”,打造南阳中医适宜技术职教出海品牌;加快张仲景经方阁诊疗中心布局建设,2025年在省内外布局建设5家。
实施仲景文化传播工程。持续举办仲景大讲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八段锦锦标赛等中医药文化“六进”系列活动,常态化开展“中医药文化夜市”。组建成立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队伍,持续营造“信中医、学中医、用中医”的氛围。
聚力实施“六个一项目” 中医药事业“高”起来
从医疗、教育、科研、人才等方面入手,切实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使群众看上好中医,形成“看中医到南阳”的新格局。
打造一个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聚焦望京医院品牌、技术、管理“三个平移”,加强重点专科和特色品牌建设,打造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南阳样板”;加快市中医院新院区建设,力争6月底前全部竣工。合理布局市中医院一院多区发展功能定位,努力打造一流地级市中医院。
培育一批名院名科名医。各级中医院都要制定医院发展提升计划,切实提升内涵建设水平,育名家、建名科、创名院。推进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和县级中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打造10个市级龙头中医专科,立项10个以上市级中医重点专科,打造100个县级骨干专科。
建强一批中医药人才队伍。坚持引进来和育人才并重,从引进领军人才、培育高层次人才、储备青年人才、充实产业链人才四个方面发力。高标准建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老药工工作室等3个国家级人才项目,做好仲景书院第四期结业和第五期的启动招生,扎实开展2025年度“西学中”培训,持续做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
织密一张健康服务网。持续完善市、县、乡、村服务网络建设,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形成三级中医院“筑高峰”、县级中医院和综合医院仲景苑“壮骨干”、乡镇卫生院“强基层”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新局面。
搭建一批科研创新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张仲景实验室申报工作,布局建设一批科研创新平台,力争2025年布局建设中医药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5个以上,推进陈凯先院士工作站落地南阳。进一步优化中医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加大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转化力度,立足骨伤等优势专业领域,促进更多特色技术、有效方药推广应用。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以人工智能赋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构建一个防治康养特色服务模式。“双万服务”作为我市的中医药服务模式创新,得到了群众欢迎。要把功夫下在履约服务上,使签约居民享受到日常中医保健、预约就诊、慢病防治等个性化服务和便捷的社区中医药服务。
聚力实施“六名”行动 中医药产业“强”起来
南阳中药材资源丰富,要进一步发展壮大中医药产业链,今年中医药产业规模要达500亿元。
种名药。推动国际天然植物品牌中心落地南阳,积极推动以“八大宛药”为代表的南阳品牌培育、管理、运营、交易。有序推进新版GAP认证(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做大艾草、山茱萸、丹参等单品规模。持续培育一批特色乡镇、集散市场。到2025年年底前,建设3至5个标准化种植基地和2至3个以销定产的“定制药园”,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4万亩。
塑名企。加大中医药骨干企业培育力度,提升产业链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推动中药饮片企业向精深化、差异化、品牌化发展,加强中医药新产品研发和中药配方颗粒市场推广。到2025年底前,培育1家年产值超50亿元、3家年产值超5亿元的中医药企业、8家年产值超亿元的艾草企业。
建名园。发挥仲景品牌优势和南阳中药材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中药材交易中心和仓储物流园,建立健全“线上、线下”两个平台。重点推进豫西南中药材物流基地、中医药产业园、中药材市场、仙草艾产业园等重点中医药产业项目建设。
育名艾。持续叫响“世界艾乡”品牌,建立健全以艾草种植、生产加工、装备制造、灸疗服务、文旅康养、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为一体的艾草全产业链体系,保持市场份额占全国70%以上。积极培育“仲景灸师”劳务品牌,推动张仲景经方阁艾灸馆建设,2025年力争建成60个。
办名展。通过“论坛+展览展销+采购交易+签约”等方式,促进宛产中医药产品销售;加强与香港、澳门以及横琴粤港澳产业园合作,筹划南阳中医药港澳行活动,组织中医药企业积极参与2025年中国国际服贸会、广州药交会等高端化、国际化中医药会展。
创名城。打响康养名片,加快叫响“中医圣地、康养南阳”,以老界岭、五朵山、丹江大观苑等为示范,持续推进4A级以上景区康养服务站,为游客进行中医健康体检,量身定制保健康养服务。实施“中医药+”计划,推动中医药与旅游、康养融合发展。实施“食疗药膳进万家”活动。结合季节气候、时令变化等,针对不同人群,发布食疗药膳处方,指导群众居家用食疗、做药膳。筹划举办河南省首届药膳大赛,使中医药真正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