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扩大提升“扫黄打非”工作影响力,不断增强“扫黄打非”工作的知晓率,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参与“扫黄打非”主动性,南阳创新宣传形式与方法,将“扫黄打非”宣传与弘扬非遗技艺、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寓教于乐寓教于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扫黄打非”飞入寻常百姓家。
3月30日,南阳利用“2025年社旗·赊店书会”有利时机,大力开展“扫黄打非”宣传进基层文艺展演活动。按照群众“愿意听、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的工作思路,紧扣人流量大、受众多元的特点,以渔鼓、提线木偶、三弦书、鼓词等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载体,创作提升了一批群众易接受、喜接受的文艺节目进行集中展演宣传。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潜移默化的认识“扫黄打非”、了解“扫黄打非”,明白什么是“黄”,理解什么是“非”,自觉远离和抵制非法出版传播活动。
节目现场,提线木偶《“扫黄打非”声铿锵》拉开了此次文艺展演序幕,制作精美的提线木偶和生动朴实的唱词吸引了大量群众观看,一声声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传递出扫除文化垃圾,打击非法出版物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剧目《渔鼓欢唱护苗歌》,用悠扬的渔鼓声,号召全社会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共同责任和使命。南阳非物质文化遗产鼓词《“扫黄打非”说家乡》,生动的唱腔和质朴的语言表达着对家乡热爱的同时,用艺术的力量宣传“扫黄打非”工作。曾被全国推广的快板《“扫黄打非”正气扬》,在清脆的竹板声中,用朗朗上口的词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守护文化净土、弘扬正能量的主人翁意识。曲艺联唱《“扫黄打非”挥铁拳》,将传统曲艺韵味与“扫黄打非”工作完美结合,在领略非遗文化魅力的同时,有效有力地宣传了“扫黄打非”知识。精彩豫剧《作茧自缚》,用鲜明的案例让现场群众深刻认识到了“黄”与“非”的危害,引导大家抵制和远离文化垃圾,共同构建清朗、健康的美好家园!
活动中,演员们的精彩表演赢得了群众的热烈掌声,群众反响强烈,演出间隙,工作人员又开展政策法规宣讲,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极大的提高了群众对“扫黄打非”的知晓率与参与热情。
通过此次文艺展演活动,南阳将“扫黄打非”工作与传统节日相结合,将传统艺术与时代主题相结合,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进一步深化了群众对“扫黄打非”工作的认知力度。
下一步,南阳将持续创新宣传形式,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结合展演活动,让“扫黄打非”观念深入人心,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文化环境,汇聚社会各界共建清朗家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