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共青团南阳市委紧扣思想政治引领主线,坚持以青年为本、“开门办校”,指导推动全市青年夜校蓬勃发展,积极回应青年在精神文化、自我提升与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需求,持续激活青年参与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
去年以来,全市各级团组织以“青年下班、夜校开门”为服务理念,面向社会领域团员及35岁以下各行业青年,围绕思想引领、兴趣培养、职业提升、人际拓展等重点方向,精心打造“青年夜校”公益品牌。截至目前,已开展夜校活动300余场,推出课程30多种,覆盖青年超10000人次,赢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非遗走进夜课堂,青年体验传统之美
8月21日晚,由共青团南阳市委主办的“青年夜校·非遗陶艺公益课”在梅溪沙生活书店美陶陶艺体验馆正式开讲。本期课程聚焦传统文化传承与青年美育培养,吸引了来自全市各领域的青年踊跃参与。沉浸式的陶艺体验,让大家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技艺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全国陶瓷行业技术能手、非物质文化遗产邓瓷代表性传承人李显礼担任主讲,以时间轴为线索,细致讲解陶瓷艺术的风格演变与技术飞跃,帮助青年学员深入理解陶瓷背后所承载的文明脉络与匠人精神。
“我大学学的是艺术,一直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学员周先生表示,他通过“青春南阳”微信公众号了解到课程信息并积极报名,“这样的平台,使我们年轻人能更好地接触、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员们亲手揉泥、塑形,体验陶艺制作流程。指尖与陶泥交融,一件件个性作品逐渐成形。专注的表情、互助的氛围、绽放的笑容,成为课堂中最动人的画面。青年们不仅学到了非遗技艺,更在宁静的创作中感受到匠心的沉淀与内心的满足。
此次公益课是共青团南阳市委服务青年文化需求、赋能青年成长发展的一个缩影。
精准对接需求,服务青年发展
共青团南阳市委始终坚持从青年实际出发,通过线上线下问卷、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广泛征集青年对夜校课程、时间、场地等方面的建议,构建“青年点单——共青团买单”双向服务机制。依托“充电计划”,不断拓展课程类型,涵盖书法舞蹈、职业发展、心理健康等多个领域,并根据反馈持续优化内容、创新形式,真正实现为青年“充电赋能”。
围绕中医养生、非遗传承等热点主题,共青团南阳市委已推出7期公益课程;共青团卧龙区委依托青年之家,周一至周五晚间持续开放射箭、游泳等体育类课程;共青团唐河县委发挥青联委员作用,推出公益助考、健身、瑜伽、青年合唱团等课程,极大丰富了青年的业余生活……
整合优质资源,提升办学实效
在推进青年夜校建设过程中,共青团南阳市委积极整合党政、团属与社会三类资源,强化阵地、师资和经费保障,为夜校持续发展注入活力。课程设置突出“用户思维”,围绕形势政策、文化艺术、职业发展、社会融入四大板块,推出兼具思想性、趣味性与实用性的多样化课程,并采取单次、系列、专题等灵活形式,满足不同青年群体需求。
阵地方面,充分借助党政阵地,用好“青年之家”等团属阵地,拓展书店、自习室、特色街区等社会场所,链接行业协会与公益组织资源,着力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夜校网络。师资方面,面向社会公开招募“青年夜校合伙人”,积极吸纳团内骨干、高校师生、行业达人等优秀人才,推动建立政治坚定、专业精湛、热心公益的师资队伍。经费方面,坚持公益定位与社会化运作相结合,大部分课程免费开放,部分课程仅收取低于市场价的基础材料费,保障夜校良性、可持续发展。
发挥群团作用,打造暖心品牌
共青团南阳市委切实履行引领青年、服务青年职责,通过青年夜校这一载体,不仅有效提升了青年的政治素养与综合能力,也引导其通过公益服务和社会实践参与城市建设、传播正能量。一方面,夜校成为团组织联系青年、发现骨干、壮大工作力量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青年也借此深入了解共青团在志愿服务、基层治理、“希望工程”等领域的工作,主动融入组织体系,为共青团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共青团南阳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坚持“团内主导、社会参与”原则,积极争取党政支持,广泛整合社会资源,持续推进“青年夜校合作伙伴计划”,招募更多公益伙伴,推出更多优质课程,努力将青年夜校打造成为党政满意、青年受益、社会认可的服务品牌,真正成为新时代共青团服务青年的“民心工程”。
通讯员 曲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