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假期 南阳累计接待游客840.96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42.14亿元


记者 刘露

2025-10-09 来源:南阳广播电视台

国庆、中秋假期,南阳文旅市场在丰富活动与有力保障的双重推动下,实现平稳有序运行,累计接待游客840.96万人次,同比增长1.27%;实现旅游总收入42.14亿元,同比增长4.51%,展现出强劲的消费带动能力与文化吸引力。

游客结构多元 核心景区引领市场

国庆、中秋假期,我市游客来源广泛,省外游客占比约45%,省内市外游客占比约30%,本市游客占比约20%,另有日均约1000人次外国游客到访。从区域分布看,宛城区、卧龙区、邓州市、唐河县和方城县位列区县客流前五。

游客年龄以35岁至44岁群体为主,占比近三成;45岁至54岁及24岁以下游客紧随其后,整体结构分布均衡。

游客出行方式以汽车为主,占比约75%;乘坐火车出行占比约20%。

南阳知府衙门博物馆、内乡县衙、西峡恐龙遗迹园、老界岭、丹江大观苑、社旗山陕会馆等景区成为今年国庆、中秋假期的热门目的地。

活动内容丰富 融合创新成为亮点

国庆、中秋假期,我市围绕红色主题、文化体验、科技赋能、惠民消费四大方向,推出一系列文旅活动,有效聚集了人气、拉动了消费。

围绕红色主题,营造爱国氛围。老界岭、五朵山等景区展示巨幅国旗,世界月季大观园景区举办2025国庆月季文化周活动,桐柏革命纪念馆围绕红色文化开展党史宣讲、红色雕塑展等活动,共同营造浓厚的国庆氛围。

创新多元场景,提振二次消费。医圣文化园的夜游项目和世界月季大观园的“日场+夜场”组合活动,为游客提供持续性沉浸式体验;卧龙岗文化园以《盛世歌谣》大型实景演艺为核心,融合双飞火壶、千架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打造夜游盛宴;丹江大观苑借助自然风光、文创产品、地方特产,以及免费重游“晴日约定卡”,满足游客多元消费需求;在镇平县举办的南阳第二十届玉雕文化节,有效带动旅游二次消费。

聚焦文化赋能,融合科技创新。医圣祠文化园、卧龙岗文化园、南阳汉画馆推出的各类展演,将传统文化、地域文化、高新科技与旅游体验深度融合,提升了文化内涵和吸引力;老界岭、七峰山等景区举办的主题系列活动,获得游客广泛好评。

推出惠民措施,激发市场活力。全市文旅消费券的发放,以及各景区推出的免票、半价票、联票、套票等优惠措施,降低了游客出游成本,刺激了消费需求。

文博场馆人气旺 室内业态表现亮眼

国庆、中秋假期,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大型商超、电影院等室内文化娱乐场所客流旺盛。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公共图书馆进馆人数171288人次,举办惠民文化活动256场,线上线下观看和参与人数184395人次,本地品牌文化活动参与人数163772人次。全市文化馆(含非遗馆)进馆人数38202人,举办惠民文化活动382场,线上线下观看和参与人数207954人次,本地品牌文化活动参与人数167933人次。

市博物院、市图书馆、南阳知府衙门博物馆、南阳汉画馆、内乡县衙等文博场馆通过特色展览、互动活动、延时开放等方式,有效承接客流。市图书馆举办的“双节奇妙游”活动,文化、阅读、非遗相互交融,书香之旅、帐篷故事会、文化市集、诗乐盛典、打卡福利等活动点亮假日夜晚,带给读者全新体验。南阳楚汉风华大剧院推出的《楚风汉韵之四圣映像》,通过杂技、舞蹈、武术表演,生动诠释南阳四圣文化的丰富内涵。南阳大剧院特邀安徽省徽京剧院乐团等多家院团推出的新国风武侠音乐会《一梦江湖》,通过“传统民乐+流行电声”的创新方式,为观众带来一场听觉盛宴。电影院、商超、儿童乐园等小微娱乐场所均成为市民和游客的重要休闲选择,丰富了假日市场供给。

国庆、中秋假期,我市以文化为内核、以活动为载体、以科技为助力,成功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文旅新体验,全方位展现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