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问事、协商议事、联动办事......西峡县通过搭建平等对话平台,将议事协商深度融入网格治理,让群众事有地说、理有处讲、难有人帮。这种接地气、聚人气的议事方式,不仅拉近了干群关系,更实现了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近日,西峡县紫金街道礼堂社区的网格员张冉在开展入户走访的过程中,接到了居民李女士的问题求助。经实地查看后,张冉核实了该问题确实存在。第二天中午,张冉就联系街道执法人员组织召开了一场“板凳会”。
居民李女士:“我就住在这水渠边,附近邻居有养鸡的,影响大,吵得夜里睡不着,早上鸡叫的休息不好。”
紫金街道礼堂社区网格员张冉:“这个事我们去核实过,确实那家人养鸡,声音很大气味也很大,特别是有老人和孩子上学这受到影响,这个是不止你一家反映,我们也一直在沟通协调这个事。”
在一个干净整洁的院落,几张小板凳围成一团,没有生硬的说教,只有坦诚的沟通,张冉和执法人员一边认真倾听双方诉求,一边结合实际情况摆道理、讲情理。最终,群众心里的“疙瘩”被慢慢解开,双方达成共识,养鸡住户同意将家里的鸡处理掉,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紫金街道第二网格联合党支部书记 杨海朝:“我们通过建立网格巡访和网格微信群及时响应诉求制度,主动发现并解决小区积水、设施老化、停车矛盾、环境整治等问题,组织居民协商议事,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治理格局,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板凳会是西峡县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西峡县按照“规模适度、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原则,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全县共划分农村网格2378个、城市社区网格110个、专属网格14个。同时,按照“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志愿者”模式,建立了以社区工作者、村组干部为主,以群众代表、退役军人、法律顾问、新就业群体等为辅的网格治理队伍,配备网格长2502名、专兼职网格员5392名。他们走街串巷,收集问题,通过板凳会化解矛盾,成为基层治理的坚实力量。西峡县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 沈广权:“今年以来,西峡县已在全县范围内召开板凳会80余场,协商解决民生诉求92件,涵盖基础设施改造、公共服务提升、矛盾纠纷调解等领域,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真正让“小板凳”撑起了“大民生”。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建好用好治理网格,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搭建网格协商议事平台,聚焦解决社区难点堵点问题,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西峡台记者符娟、任远、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