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五朵镇:农旅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记者 刘露

2025-09-23 来源:南阳广播电视台

9月18日,南召县召开“四大战略、五大振兴、五大提升”系列发布会五朵镇专场,发布五朵镇在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

近年来,五朵镇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农旅融合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创新提出“政府做生态、景区做平台、市场做业态”的发展思路,先后获得河南省最美宜居小镇、省级旅游度假区、南阳市十大最美特色小镇等多项荣誉。

五朵镇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河南省和美乡村先导区为目标,打破村域界限,整合16个特色产业村资源,构建起“春赏花、夏游山、秋采果、冬养生”的全季农旅体验体系。在生态建设方面,投入5100万元实施潦河、排路河综合治理,打造16公里生态景观廊道;投资6700万元改造11公里环山旅游道路;投入1000万元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水平。重点提升雁门晚秋黄梨、圪塔坡冬桃、磙子坪红梨等特色果品质量,“五朵好果子”品牌越叫越响,特色产业培育成效显著。全域旅游格局初步形成。总投资3200万元的高峰庵原乡康养民宿项目已部分开放,1500万元的大石窑村休闲农业项目稳步推进,五垛特色商业街、老溪河田园综合体等特色项目梯次展开,初步形成了“生态康养+网红经济”的多元格局。

 农旅融合的核心是要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五朵镇深化“三变”改革,搭建资源整合、资金筹集、运营管理三大平台,建立村集体、村民、企业三方联动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村集体合作社,流转闲置林地土地953亩,惠及427户农户,年获租金收益23万元。创新融资模式,政府与企业联手为农户提供信贷担保,吸纳村民入股资金1.2亿元。专业运营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目前已带动87户群众在五朵山景区稳定就业,户均年增收超3.6万元;带动1250多户农户发展延伸业态,户均年增收超1.8万元。全镇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以上的村达3个,20-30万元的村6个,10-20万元的村15个,强村富民之路越走越宽。

五朵镇坚持以产业链思维发展特色农业,推动五黑鸡、艾草、粮油三大产业全链条升级。五黑鸡产业依托“六统一”养殖模式,存栏量达357万只,推动向加工、销售、旅游端延伸;艾草产业以宛草堂药业为引领,建成6个加工车间,年产值超2000万元,计划再建2个车间开发新产品;粮油产业调整种植结构,打造10公里金色花海景观带,带动旅游消费,提高种粮效益。

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方面,五朵镇取得了显著进展。基础能力建设实现突破,环山主干道提质升级完成,超亿元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门景区配套设施投入使用,高端民宿集群加紧建设,已成功跻身省级旅游度假区并启动国家级申报。创建过程中始终坚持“农旅融合”特色:空间布局上实行多规合一,将核心景区与8个环线村整体设计;将特色农产品深度嵌入旅游体验;通过项目优先吸纳本地村民就业、鼓励合作社入股分红,真正实现“景在村中,村融景中,农旅共生”。

五朵镇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引领、农民主体、市场运作”的思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强化主体培育,让龙头企业扛大旗;整合资源要素,为产业注入活力;共建区域品牌,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市场胜势。通过严控质量推动“绿色标准”认证,将品牌植入旅游全链条,在景区设立农产品专柜,民宿开发特色药膳菜单,节庆活动植入采摘体验,让“看得见的好生态”转化为“摸得着的品牌价值”。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五朵镇通过系统部署、精致建设、创新赋能,累计投入近亿元实施河道治理、道路升级、风貌整治。创新推出“一宅变四园”治理模式,将闲置宅基地改造为菜园、果园、花园、游园,累计拆除残垣断壁305处,盘活空闲土地80余亩,打造示范性“四园”192处,既美化了乡村颜值,又催生了庭院经济,实现环境改善与产业发展共促共赢。

通讯员  王修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