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大叔高温下劳动引发“热射病”
虽然立秋已过,但余热并未退去,“秋老虎”不可小觑。近期,一名哑巴大叔在户外高温下劳动后突发不适,送到南阳市中心医院被诊断为热射病,经及时治疗后转危为安。
8月一场大雨刚收,又迎来了热烈的阳光。65岁的廖大叔趁着晨起不热,在地里面翻动晾晒红薯藤。到了上午10点,突然晕倒在田地间,呼之不应、全身红热、呼吸急促。其家人发现后,在乡亲帮忙下送至当地卫生院,给予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要求转至南阳市中心医院就诊,转运途中出现肢体抽搐。
入院后紧急完善相关检查,结果很不理想。经检查发现廖大叔体温高达40℃,在短裤覆盖区域及双膝可见大片烧烫伤,头颅CT示腔隙性脑梗死,脑动脉硬化,脑萎缩,感染指标高。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重症二病区医生诊断他是暴晒引发的热射病,属于重度中暑,为其完善检查过程中,一度出现了呼吸衰竭,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冰毯降温等对症治疗后肢体抽搐好转,而后又陷入昏迷,出现肺部感染和多脏器功能衰竭,随时可能危及生命。
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重症二病区医护团队紧急给予对症救治,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等各项生命体征。经补液、抑酸、维持酸碱代谢平衡、纠正凝血功能异常、纠正多脏器功能损伤、降颅压、抗凝、营养支持等治疗后转危为安,廖大叔的体温降了下来,呼吸也平稳了起来。到了第3天,神志逐渐转清,之前乏力等症状也得到明显改善。
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重症二病区的医护在后续与家属沟通后得知,廖大叔并不姓廖,65岁也并不是他真正的年纪。
50年前,一个小哑巴流浪至廖奶奶家门口,又瘦又小,比比划划示意要回自己家。当时的廖奶奶还是廖阿姨,和廖叔叔两人结婚没几年,家里还有一个五岁的小孩子。出于同情,帮助他在周边村子里大海捞针一样寻找自己的亲人。由于语言沟通的障碍,小哑巴并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来路,但是为人勤快又老实,在廖奶奶家吃饭,就争抢着干活。慢慢的,小哑巴,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家,成为了廖先生。随着廖奶奶小孙子的出生和成长,廖先生渐显老态,成为廖大叔,但仍是个慈爱的“哑巴爷”。
廖奶奶说:“感谢南阳市中心医院,感谢神经重症二病区医护团队救我儿子性命!哑巴能治好,真的要谢谢你们。”她忍不住掩面哭了起来。“当时我还以为他治不好了,以为要把他拉回家了。”“能治到什么时候就治到什么时候,他不让我去地里,自己跑着去干活,这次要是治不好,我能愧疚一辈子。”
经过后续十余天的治疗,廖大叔终于能继续安稳的生活了。
该院神经重症二病区主任医师王彦平介绍,中暑的最高级别是热射病,理论死亡率高达90%。上午10点到下午3点是高发时段,户外工作者和老年人易中招,伴有意识障碍、急性肝损害、急性肾损害等多器官多系统损伤。抢救不及时会导致器官衰竭,有生命危险。
王彦平说,除了户外工作者,年老体弱者也应警惕中暑,应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特别是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户外活动应尽量选择阴凉处;及时补充水分,外出要携带防暑药品;同时注意合理使用空调,并定时开窗通风,避免室内外温度相差太大,一冷一热引发心脑血管意外。高温环境下,一旦出现头晕、心慌、全身无力、大汗后抽搐等症状,就要警惕可能是中暑,及时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尽快补充水分,如若没有缓解,应及时就医。
王彦平提醒,有过脑卒中病史的患者,家属要时时观察其表现,一旦突然出现头晕、心慌、全身无力、大汗后抽搐等症状,要警惕中暑,如发现头晕、头痛、半边肢体发麻等,可能是热中风的前兆,要及时送医抢救。
通讯员:张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