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邓州市文渠镇李洼村种粮大户刘飞在追施返青肥后的麦田里浇水。从南到北,全省8500多万亩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期,青青麦苗起身拔节迎风见长。
人勤春早。在林州市黄华镇庙荒村,刘明生的“红家乐”已开门一个星期,游客一天比一天多。靠着老房子改造的民宿农家乐,他家去年一年进账10万元。
“十四五”开局之年,我省乡村振兴交出满意答卷。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构筑乡村振兴“四梁八柱”
下个月,《河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将正式施行,我省推进乡村振兴从此有了法治保障。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锚定“两个确保”,全面实施“十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其中重要一环。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出台了一系列夯基础、治当下、管长远的硬核举措,构筑了我省推进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
以上率下,攻坚克难。我省将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等5个小组职能并入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建立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省级领导继续分包脱贫县,联系乡村振兴示范县。
合力汇聚,分类推进。乡村振兴“一盘棋”,各行各业都是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我省印发乡村振兴五大行动计划,产业、人才、生态、文化和组织振兴五大方面划定未来五年乡村振兴的“路线图”。依据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水平,我省确定30个示范引领县、43个整体推进县、34个巩固提升县,分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锤炼作风,考验本领。健全乡村振兴考核评价机制,采取年终督查、指标考核、群众评价等方式,对省辖市开展百分制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省辖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中国人饭碗里装更多优质河南粮
“河南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是一大优势、一张王牌,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我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去年在受灾的情况下,粮食总产达到1308.84亿斤,位居全国第二,连续五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作出了河南贡献。
让中国人饭碗里装更多优质河南粮,底气何在?
稳面积,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去年,在累计建成7580万亩高标准农田基础上,河南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去年年初就将全年粮食种植面积指标下达市县,确保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61亿亩以上。
提产能,向科技要效益。“‘周麦36’在高产、稳产、多抗等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能抗8级风不倒伏,平均亩产能达到1200斤。”周口市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韩玉林介绍,“周麦36”蛋白质含量高,口感更筋道,成了加工企业的“新宠”,推广面积已突破500万亩。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站上种业高峰,河南迈出一大步。我省重构重塑实验室体系,高规格建设首家种业省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国家生物育种中心建设加速推进,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3%。
稳政策,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我省持续加大“三农”财政投入力度,安排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06.4亿元,追加安排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19.4亿元。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全省主要粮油作物参保面积达1亿亩以上。
“猪粮安天下,河南贡献大。”我省生猪产能恢复,全省生猪存栏量全国第一,外调量全国第一,畜牧业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蔬菜生产保供全国“菜篮子”大盘稳定,重要农产品得到有效供给。
千村万户旧貌换新颜
走进宜阳县柳泉镇苗湾村,生态宜居的田园风光映入眼帘。
“过去垃圾都是一倒了之,现在搞垃圾分类,分得好就能得到‘绿色积分’,兑换物品。”苗湾村党支部书记苗洛洛说,“通过‘二次四分法’,由农户初分、保洁员细分,将垃圾分为可腐烂、可回收、有毒有害、其他不可回收4类,实现源头减量60%。”
眼下,在广袤农村,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为主要内容的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正在轰轰烈烈开展,农村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我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相关工作连续3年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覆盖97.7%的行政村和92.7%的自然村,全省创建“美丽小镇”500个、“四美乡村”9200个、“五美庭院”183万个。
我省加快实施县域城乡教育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保障等均等化行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成154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221个实践所、32734个实践站,50%以上的乡镇和行政村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镇标准。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摆好直播架,打开补光灯,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四方景家庭农场负责人杨长太在直播间里开始了一天的农副产品推介工作。曾经的贫困户不仅自己脱了贫,还创办了家庭农场,吸纳50名脱贫群众到农场里务工。
脱贫攻坚,八年征程,无数个“杨长太”站了起来,奔向好日子。
我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截至去年年底,全省识别认定监测对象21.59万户68.23万人,通过精准帮扶,已消除返贫致贫风险7.47万户23.79万人。
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产业是关键。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等优势特色农业,优势特色农业产值占比达57%。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累计创建8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了270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69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技能培训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组织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对脱贫劳动力进行“订单式”“定向式”免费培训,培育高素质农民20万人以上。
深化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有集体经营收益村占总村数比例达到74.2%,其中经营收益5万元以上村占比达到43%,集体成员累计分红33.8亿元。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刘明生的农家乐里挤满了游客,厨房烟囱里飘出了袅袅炊烟,劈柴烧出来的大锅菜就是香。
这正是乡村振兴中乡愁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