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务贸易总体规模已超疫情前水平——上半年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记者 杨峰

2022-08-12 来源:新华网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2年二季度及上半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其中,经常账户顺差1691亿美元,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9%,继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直接投资净流入749亿美元,保持在较高水平。

  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有何特点?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介绍,一是货物贸易顺差同比增长。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呈现较强的韧性。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3207亿美元,增长36%,为历年同期最高值。其中,货物贸易出口16437亿美元,同比增长13%;进口13230亿美元,同比增长8%。

  二是服务贸易逆差同比收窄。上半年,服务贸易逆差378亿美元,同比下降30%。其中,旅行逆差519亿美元,同比增长31%,主要是海外留学等支出有所回升;知识产权使用费逆差159亿美元,与2021年同期基本持平,收入和支出均有所增长,反映出我国在知识产权领域国际合作不断扩大;运输逆差22亿美元,同比下降89%,主要是运输收入增速快于支出;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顺差91亿美元,同比增长1.2倍,体现了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是直接投资净流入保持较高水平。上半年,直接投资净流入749亿美元。其中,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1496亿美元,显示出我国市场对外资保持吸引力;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747亿美元,总体平稳有序。

  专家认为,从各项数据看,我国国际收支整体呈现“经常账户与金融账户一顺一逆,整体平衡状态下外汇储备小幅波动”的态势,表现出较强的抗外部冲击性和弹性。展望未来,三季度国际收支有望继续保持基本平衡,人民币汇率仍以双向波动为主。

  “二季度我国国际收支情况依旧处在合理平衡状态,经常账户保持强势的顺差,货物和服务贸易基本面整体良好。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虽然小幅扩大,但直接投资依然保持温和强势增长,不存在较大经济基本面的负面因素。两项相抵,外汇储备波动也处在合理范围。”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应习文称。

  货物贸易是经常账户实现高顺差的“主力”。应习文表示,二季度我国长三角地区一度受到疫情影响,国际贸易与物流运输受到一定干扰,但6月以来复工复产进度较快,最终货物进出口明显恢复,尤其是出口增速持续高于进口增速,最终实现顺差扩大,充分体现了我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强劲竞争力。

  服务贸易逆差收窄,主因是国际货运服务由同期的逆差102亿美元转为逆差50亿美元,体现了疫情中我国国际贸易航线运力表现强于全球其他地区。应习文进一步分析称,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顺差同比增加16亿美元至45亿美元,体现我国信息服务国际竞争力有所上升。

  “中国的服务贸易总体规模已经超过疫情前水平。”王春英在近日国新办举行的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服务贸易收入增加,体现了相关领域国际竞争能力的提升,主要是运输、其他商业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出口收入增长。其中,运输收入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较快增长,一方面原因是国际运输价格高位运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运输服务业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的成果。同时,随着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以及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其他商业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等新兴生产性服务业正在为服务贸易注入新的增长动能。

  王春英表示,总的来看,今年以来中国服务贸易收入、支出都呈现了增长态势,其中收入增长更快,推动服务贸易逆差进一步收窄。未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格局将会继续升级和演变,随着服务出口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服务贸易收入将会保持增长,也将逐步对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格局产生更深层次的影响。

  鉴于当前国内经济与市场趋势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强势美元对人民币及非美货币会构成一定扰动,但不会改变人民币基本稳定的格局。“目前来看,在我国外贸保持韧性、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强、跨境资本双向有序流动、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等因素支撑下,人民币汇率仍有望保持在均衡水平附近,双向波动常态化。”

  “二季度国际收支的良好表现,为人民币汇率提供了较强的基本面支撑。”应习文同样认为,在二季度初期人民币一度出现兑美元的“补跌”后,后期持续保持在6.65至6.79的区间波动,三季度继续延续这一变动趋势,表现出较强的抗外部冲击性和弹性。

  展望未来,王春英表示,总的来看,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有利于我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基本平衡。(记者 姚 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