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河南省全面进入秋作物收获腾茬高峰期,并从北向南陆续进入麦田整地播种关键期。10月8日,省农业农村厅发布2023年麦播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各地高标准、高质量落实麦播关键技术措施,夯实明年粮食丰产丰收基础。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2023年麦播技术的指导意见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农委):
为指导各地高标准、高质量落实麦播关键技术措施,种足种好今年小麦,夯实明年粮食丰产丰收基础,我厅组织专家分析气候特点和生产形势,研究制定了今年麦播技术指导意见,请各地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一、准确把握今年麦播形势
我省是全国第一小麦大省,种足种好今年小麦,关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关乎明年粮食高产稳定基础,关乎国家口粮绝对安全。尽管惠农政策持续加力、生产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农户种粮积极性较高,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今年秋播面临的一些不利因素:一是受小麦灌浆成熟期“烂场雨”影响,部分小麦种子发芽势可能会有所降低,尤其是受灾较重且有自留种习惯的农户,种子活力难以保证,若粗耕烂种或播后天气条件异常,很容易出现缺苗断垄现象。二是部分农资价格上涨,种子零售价格受今年供需关系影响,比去年同期高10%左右,尿素价格高于去年同期价格。三是近年来我省小麦茎基腐病等根茎病害呈加重发生趋势,多花黑麦草等麦田恶性杂草在一些地区扩散蔓延较快,对小麦安全高效生产构成潜在威胁。四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农业防灾减灾形势复杂严峻,麦播期间和冬前气象条件不确定性大,对高质量整地播种和培育壮苗安全越冬的影响难以准确预测。因此,各地要始终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立足于抗灾夺丰收,科学谋划、及早安排,全力以赴把今年麦播各项工作抓实抓到位,确保种植面积稳定在8500万亩以上,为实现明年稳粮增收目标夯实基础。
二、精准落实麦播关键措施
今年我省麦播要在确保面积稳定的基础上,以提高整地、播种和种子处理质量为重点,着力抓好品种布局、深耕耙压、科学施肥、种子包衣、“四适一压”播种等关键技术措施落实。
(一)抓好品种布局,优化品质结构。综合考虑不同地区生态生产条件、产业发展、种植制度、产量水平和病虫害等情况,因地制宜选用良种,做到主导品种突出、搭配品种布局合理。北部麦区重点发展优质强筋、中强筋小麦,早中茬选用丰产潜力大、抗(耐)冬春季冻害能力强、抗倒伏性好以及抗白粉病、纹枯病等病害的半冬性品种,晚茬选用弱春偏冬性高产品种;中南部麦区重点发展优质中强筋和中筋小麦,早中茬选用抗寒、抗黄花叶病、抗倒能力强,稳产性好的半冬性高产品种,晚茬选用弱春性品种;东部麦区以春季发育稳健、抗寒、抗倒的半冬性品种为主,晚茬选用弱春性品种;南部麦区以耐渍湿害、赤霉病轻、抗条锈病、抗干热风、耐穗发芽、熟期较早的品种为主,沿淮稻茬麦区重点发展优质弱筋小麦;豫西旱作麦区主要选用节水耐旱性强、抗逆稳产性好的品种。各地要根据当地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因地制宜选用抗(耐、避)赤霉病、锈病、纹枯病、茎基腐病、白粉病、黄矮病等品种。
(二)抓好深耕耙压,提高整地质量。各地要突出抓好深耕、镇压技术落实,全面提高整地质量,打好麦播基础。一是深耕整地。扩大机械深耕面积,力争连续旋耕2-3年的麦田深耕或深松一次,耕深要达到25厘米以上;旋耕整地麦田,必须旋耕两遍后镇压耙实,旋耕深度要达到15厘米以上。二是秸秆粉碎还田。围绕秸秆还田质量不高引起的小麦出苗率下降、黄苗、弱苗等问题,切实做到“切碎、撒匀、埋深、压实”,注意草土混匀,科学补施氮肥,以加速秸秆腐解,不断提高秸秆还田效果。三是适墒镇压。各类麦田都要根据土壤墒情适时镇压耙实、踏实土壤,特别是秸秆还田和旋耕整地播种地块,一定要强化镇压作业,避免出现土壤喧松不实造成的深播弱苗、吊死苗和麦田透风跑墒、易旱易冻等弊端。墒情适宜时提倡播种前后镇压,若土壤过湿时可适当推迟镇压时间。
(三)抓好科学施肥,促进减量增效。积极推进有机与无机、大量与中微量元素、底施与追施的合理调配,在稳产增效的前提下减少化肥用量。基施化肥依据目标产量和土壤肥力水平合理施用。一般亩产600公斤以上的高产田块,每亩总施肥量氮肥(纯氮)为14~16公斤、磷肥(五氧化二磷)6~8公斤、钾肥(氧化钾)3~5公斤,其中氮肥底施与拔节期追施比例以6:4为宜;亩产500公斤左右的田块,每亩总施肥量氮肥(纯氮)为12~14公斤、磷肥(五氧化二磷)5~7公斤、钾肥(氧化钾)3~5公斤,其中氮肥底施与起身拔节期追施比例以7:3为宜。种植强筋、中强筋品种麦田稳氮增钾补硫,氮肥底追比以5:5为宜;种植弱筋品种麦田控氮增磷增钾,氮肥底追比以7:3为宜;旱地麦田一次施足底肥,春季视苗情趁墒追肥。
(四)抓好种子包衣,绿色防控病虫。各地应以纹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全蚀病、孢囊线虫病等土传种传病害和地下害虫防控为重点,积极推广应用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处理,坚决杜绝“白籽下地”。小麦茎基腐病和根腐病重发区选用咯菌腈、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氰烯菌酯等针对性强的高效杀菌剂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防控纹枯病可选用咯菌腈、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种衣剂及其复配种衣剂进行包衣。南部条锈病早发区,可重点选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三唑酮等种衣剂进行拌种或种子包衣。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田块,要实施土壤处理。对多种病虫混合重发区,要因地制宜,合理选用杀菌剂和杀虫剂混用配方进行拌种,以起到“一拌多效”的作用。驻马店、信阳等地多花黑麦草发生严重麦田应采取“一封一补”化除措施,于小麦播种后出苗前选用砜吡草唑+吡氟酰草胺土壤喷雾,雨前施药或施药后浇水增墒;小麦3叶1心期至越冬前或返青至拔节前,视田间草情喷施唑啉草酯或甲基二磺隆进行补杀,坚决遏制多花黑麦草扩散蔓延。
(五)抓好“四适一压”,提高播种质量。高质量播种是奠定壮苗基础、构建高质量群体起点、协调群体与个体矛盾、实现丰产高效的重要措施。今年麦播各地一定要力争做到:一是适期播种。豫北麦区半冬性品种适播期为10月8日~15日;豫中、豫东麦区半冬性品种为10月10日~20日;豫南麦区半冬性品种为10月15日~25日,弱春性品种为10月20日~10月底。对优质强筋、中强筋小麦品种应在适播期内适当晚播。二是适量播种。一般高产田每亩基本苗为15~20万;中产田为20~25万;晚播麦田每亩基本苗不宜超过30万。播前进行种子发芽率试验,对发芽率相对偏低的,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用种量。各类麦田都要注意提高播种均匀度,杜绝堌堆苗和缺苗断垄现象。三是适墒播种。小麦播种时耕层适宜墒情为土壤相对含水量75%左右,在适宜墒情条件下播种,能保证一播全苗,培育冬前壮苗,提高抗逆能力。各地一定要注意创造条件确保适墒播种。若播种前土壤墒情不足时要提前造墒,水分偏多时注意排水降渍。四是适深播种。在高质量整地前提下,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宽幅匀播、宽窄行播种、缩距匀播等播种方式;旱作区示范推广免耕沟播;稻茬麦区推广灭茬免耕带旋播种。播种深度以3~5厘米为宜,由于今年部分小麦种子发芽势降低,一定要注意适当浅播,并做到行距一致、播量准确、深浅一致,争取出苗均匀、苗量适宜。五是播种前后镇压。在整地镇压基础上,推广使用带有“播前镇压+种沟镇压”的播种机具随播随镇压;对使用未带镇压器的播种机播种的麦田,可在播种后出苗前表层土壤墒情适宜时,采用专用镇压器进行镇压,以确保种土密接,保墒提墒,防旱防冻,培育壮苗安全越冬。
(六)紧盯天气变化,科学防灾抗灾。各地一定要立足抗灾夺丰收,尤其要做好整地播种期间遭遇干旱或连阴雨天气而影响小麦适期播种的应对预案。对因天气影响播期偏晚的麦田,要落实 “四补一促”技术措施:一是选用良种,以种补晚。当播期超过适宜时期后,可以选择半冬性偏春性的品种。二是提高质量,以好补晚。在高质量整地基础上适当浅播,播种深度3~4厘米。三是增加播量,以密补晚。一般每迟播2天,基本苗增加1万左右,但最多不宜超过35万。四是增施肥料,以肥补晚。适当增加施肥量,氮、磷、钾平衡施肥,肥力偏低麦田适当增加前期速效养分比例。五是科学管理,促壮苗多成穗。抓好冬春肥水管理、病虫防控,促弱转壮。同时,还要做好因厄尔尼诺事件引发暖冬可能导致冬前旺长的防控预案,确保实现壮苗安全越冬,夯实明年夏粮丰收基础。
三、扎实开展技术服务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强化指导服务,确保种麦工作顺利进行。
一要强化生产指导。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科学分析生产形势,及时会商制定本地高质量麦播技术方案。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组织当地农技人员会同各级小麦专家,深入基层生产一线,及时发现、准确研判、切实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狠抓麦播各项关键技术措施落实,确保技术人员到户、技术措施到田、技术要领到人,提高技术覆盖率和到位率。
二要强化示范带动。各地要统筹项目资源,建好各类试验示范田,集成推广绿色增效、节本增效、提质增效等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充分发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引领作用,服务指导麦播各项关键技术措施落实,辐射带动农民群众科学种足种好小麦。
三要强化宣传培训。各地要创新技术服务模式,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电视广播专家讲座、12316专家咨询热线和发放明白纸、技术手册、挂图等有效形式,并通过手机APP、公众号、微视频、远程会议等新媒体、新手段,积极开展线上培训,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宣传普及麦播关键技术,努力提高指导服务效率,确保高质量整地播种技术落实,奠定明年夏粮丰收基础。
相关新闻:
未来一周利于晒秋
10月8日,省气象台预计,未来一周我省无大范围明显降水,有利于秋作物晾晒。目前全省大部地区墒情充足,整体有利于小麦播种。
省气象台监测显示,9月17日至10月7日,我省出现持续阴雨天气。此次阴雨天气过程累计雨量大,影响范围广。全省平均降水量135.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3倍,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4多。同时,阴雨持续时间长,寡照特征明显。全省平均阴雨天数为14.5天。其中,洛阳栾川阴雨天数达19天,南阳内乡平均累计日照仅有20.2小时。
此次连阴雨天气过程与黄河以南秋作物收获期有重叠,不利于已收获秋作物的晾晒和存储;受持续阴雨天气影响,全省气温偏低、日照偏少,黄河以北大部地区秋作物成熟期普遍推迟。但持续阴雨天气增加了土壤底墒,目前全省大部地区墒情充足,对小麦播种整体有利。
省气象台预计,未来一周我省无大范围明显的降水天气过程,大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9日,全省晴天转多云。10日到11日,西部多云转阴天,部分县市有小雨或零星小雨;其他县市多云到晴天。12日,全省阴天到多云,中西部、北部有零星小雨。全省大部西北风或偏北风4级左右,中西部阵风6级到7级。13日,全省多云转晴天。
(来源: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日报)